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政府致力發展「機場城市」經濟,涵蓋國際展覽、酒店、零售、餐飲、娛樂綜合設施與辦公室大樓的「SKYCITY 航天城」項目如火如荼推行,但遠離市區,交通不便成為發展樽頸。在海天中轉大樓昨起運作之際,香港機管局透露擬建3.8公里的「機場東涌專道」,再配合無人駕駛集體運輸系統,連接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以及東涌新市鎮,在現有的機場快線之外,打通連接機場、港珠澳大橋和東涌的第二條集體運輸交通主動脈,無人駕駛運輸系統料2028年投入使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盛讚該項目「東涌十幾萬人口日後更方便往返機場就業,為機場城市發展『供血』,同時促進東涌發展。」但他認為美中不足是項目未連接至機場客運大樓和國泰城。
東涌新市鎮雖然和機場以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最為接近,但並無軌道交通直接連接,目前只能搭乘港鐵到青衣再轉乘昂貴的機場快線到機場,頗為不便,且交通費用高昂;或者選擇班次較疏落的機場巴士服務,以致東涌居民在機場工作也不太方便,往往寧願跨區到市區找工作。
與此同時,正快速發展的機場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卻累積大量工作空缺找不到足夠人手,阻礙發展。機管局遂提出發展「機場東涌專道」將東涌、機場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直接連接起來,打通這個重大交通梗阻。

促進區內就業及機場城市發展
根據機管局提交予離島區議會「機場城市」最新發展文件,機管局提出興建連接東涌和機場島、全長約3.8公里的「機場東涌專道」,方便旅客前往港鐵東涌站,計劃由地面道路、海上高架橋和陸上高架橋組成;其中高架路段走線,由東涌站開始,沿北大嶼山公路西邊興建,橫跨東涌海濱路和東涌海濱長廊。
機管局建議,在機場島的部分路段,利用及擴闊機場島東岸現有的沿海維修道路,並在將來發展區附近設置中途站,沿岸亦會設行人路和休憩地點;至於連接東涌的路段,則會引入自動駕駛運輸系統,預計由航天城至人工島車程約兩三分鐘,而人工島或航天城至東涌市中心車程,則約8分鐘至10分鐘。
施工期間,部分現有海濱需用作臨時工地,以支援興建跨海路段,局方將要求承建商,在工程期間維持行人通道,所有受影響設施亦會在工程完成後進行重置。局方已就項目進行環評,預料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後,工程將符合現有法例要求,環評報告已提交環保署審核。預料今年底至明年初會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刊憲,自動無人駕駛運輸系統2025年開始施工,最快2028年完成。
議員冀接通客運大樓國泰城
田北辰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多年前已倡議建設東涌直接連接機場的集體運輸系統,終獲政府採納,「猶如自己的BB終於生咗出來,好開心。」而且無人駕駛運輸系統2028年便投入使用,比他預期快得多:「政府程序往往緩慢,大型工程有時十幾年都未竣工,這次那麼高效,真的要好好稱讚一次。」
他指出「機場東涌專道」為東涌新市鎮和機場都帶來生機,「東涌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區域,人口快速增長。有了這個便捷通道,機場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有了迅速增加的勞動力和消費力支持,東涌也因機場和香港口岸帶來的經濟動力,能夠加速發展。」
不過,他認為美中不足是新運輸系統未有連接最需要勞動力供應的機場客運大樓和國泰城:「你要東涌居民上班,還要去到航天城再轉車,居民搭飛機外遊仍要車駁車,真的十分沒理由。」他會游說機管局修改規劃,完善新的機場交通大動脈。
居民和打工仔:直接接駁免兜大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東涌居民及在東涌返工的市民普遍認為,當區日漸增長的人口或成為未來交通隱患,支持政府提早布局多元化的交通設施。在東涌居住15年的葉先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年新市鎮擴展使當區人口不斷增加,交通服務卻未有明顯提升,特別是後期發展的屋苑,是巴士網絡的「盲點」,「我們這一區望都可以望到機場,本來是很近的,但機場快線未覆蓋,要兜大圈去青衣再轉線;巴士班次又疏,計埋等車時間,往往花半小時才到機場,其實東涌到市區也只需要半小時。」
冀東涌北設站 補巴士運力不足
葉先生贊成興建「機場東涌專道」,「目前看到(使用自動駕駛運輸系統)人工島、航天城到東涌市中心的車程8至10分鐘,當然是很吸引的,只是暫時沒看到其他方面的資料,比如無人駕駛的安全性、運力等,希望政府交代多些資料。」
葉先生提到,專道的路線規劃似乎仍以東涌市中心為主站點,與現有巴士、鐵路的線路規劃接近,他建議顧及人口增長較快的東涌北地區,在該處設置站點,「東涌北未來規劃可能有12萬人口,如果單靠巴士是沉重的負擔,塞車也會嚴重,現在地鐵也是將東涌市中心作為集散點,如果引入新的交通設施,是不是應該有分流作用?」
居於荃灣的包先生在東涌逸東邨返工,日常乘坐巴士。包先生表示,巴士收費較港鐵便宜,而且步行距離較近,類似點對點接駁,是他的交通首選,但缺點是繞路較多,耗時更久,「整個東涌是很大的,一般巴士線路主要分兩個路徑,都會沿路繞圈,如果有更直接的接駁方式當然更好。」他認為,政府進行交通規劃時應有長遠考慮,該區通常是經港珠澳大橋來港旅客的首個景點,加上區內人口增加,交通建設亦要適時跟上。
民建聯東涌支部社區主任巫辰冬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相比其他地區,東涌距離機場地理上距離較近,也是東涌居民偏愛在機場工作的原因之一。「機場提供很多工種,文職也有,建築、航空相關也有,後生、年長的居民都願意在機場工作,因為機場這個僱主,東涌區的整體失業率也不高,大家都容易找到工作。」
巫辰冬表示,大部分居民乘巴士前往機場,車程一般為十多分鐘,惟對於部分屋苑的居民,巴士班次不夠密集,等車時間較長,令整體通勤時間拉長至逾半小時,相信若引入「機場東涌專道」可提供多一個交通選擇,普及程度則要視乎無人駕駛運輸系統的收費。「如果像昂坪360纜車那樣按照景點收費,可能不適合每天上班族。」
他相信,該專道亦能為旅客帶來便利,並能吸引部分旅客順道到東涌東薈城等商場購物用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