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氫氣的生產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為化石燃料製氫、工業副產製氫和電解水製氫。化石燃料製氫主要是以煤炭為還原劑、水蒸氣為氧化劑,在高溫下將碳轉化為 CO(一氧化碳)和 H2(氫氣)為主的合成氣,然後經過煤氣淨化、CO轉化以及 H2提純等主要生產環節,最終生成氫氣。工業副產製氫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利用富含氫氣的終端廢棄物或副產物作為原材料,採用變壓吸附法回收提純製取氫氣。電解水製氫,顧名思義是通過對加入電解液的水通電,分解成為氫氣和氧氣。

根據生產工藝的不同,可以把氫氣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灰氫指的是以化石能源為原料,通過燃燒或重整等方式製取的氫氣,灰氫製取成本相對較低,但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碳排放量較高,不利於「雙碳」目標的實現。

藍氫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先進技術製成的氫氣,該技術可捕獲溫室氣體,能夠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綠氫則是通過清潔能源發電,電解水製成的氫氣。電解水製氫的技術裝備簡單,工藝流程也較為穩定,在生產過程中幾乎沒有碳排放,但是缺點是成本較高,單位成本約為灰氫的四至五倍,這也是目前電解水製氫發展的最大瓶頸。 ◆來源:機構「工業界」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