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界「鬆一口氣」 病人組織促盡快研訊死因
香港特區一名病人鄧桂思2017年到聯合醫院求診期間,疑因醫生「開漏藥」導致她出現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不治。涉事兩名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早前各被控誤殺罪,案件昨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訊,特區政府律政司申請撤銷對兩人的控罪,獲法庭批准。聯合醫院表示會恢復兩名醫生的原有職務。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均認為,兩名醫生的行為未構成「誤殺」,認同撤銷控罪的做法。刑事責任雖可免除,但事件仍未落幕,病人組織促請律政司盡快召開死因研訊,交代死因是否涉及醫生疏忽或醫療制度上問題,還死者一個公道。◆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鄧桂思因腎病2017年1月至8月到聯合醫院求醫,林治崑及陳小劍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但無察覺病人帶有乙型肝炎病毒,未有同時處方抗病毒藥,令病人出現肝衰竭,兩度換肝後同年8月死亡。兩名醫生早前被控誤殺,案件昨日在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控方在庭上表示,完成調查及索取法律意見後,申請撤銷控罪,獲得批准。
林治崑及陳小劍離開法院時,沒有回答在場記者提問。他們前年已被醫委會裁定專業失當,判處除牌三個月至五個月,緩刑一年半至三年,原定今年初召開的死因研訊,亦因為兩人被控誤殺而押後。
聯合醫院:恢復職務和臨床工作
聯合醫院行政總監、九龍東醫院聯網總監楊諦岡在律政司撤控後,向聯網員工發電郵,形容案件撤控,對所有員工來說是鬆一口氣,醫管局和聯網醫院上下一直全力支援涉事醫生所面對的壓力和挑戰,醫院會恢復他們原有職務和臨床工作,亦會繼續與兩位醫生並肩前行,面對接下來的死因庭聆訊。
聯合醫院又再就事件向病人家屬致以衷心慰問,會繼續為家屬提供所需協助,以及加強臨床服務安排,包括優化醫生處方藥物的流程及加強警示。
昨日到庭旁聽的林哲玄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早前醫委會紀律聆訊已從專業角度檢視案件證據,得出兩名男醫生專業失當的結果,已給予相關處罰。他強調,兩人的失當未至於、亦沒有證據證明罔顧病人生死,因此不應被控誤殺罪。
林哲玄表示,案件引起醫學界關注,若有醫生因為疏忽或專業失當,捲入誤殺案件中,勢必令醫護工作時承受莫大壓力,「醫護日常工作已相當困難,不希望他們頭上有把刀,若是有病人不幸不治,醫生就要人頭落地的話,醫生將不敢輕易救人,反而會令病人失救。」他強調,醫生秉持着醫治病人的初心及良知,但當出現失誤亦不應上升至誤殺的程度。
他認為,醫委會紀律聆訊對醫護人員有相當高的操守要求,對市民有足夠保障,亦認為律政司撤控讓大眾見到現有醫療監察制度行之有效,只有當案件涉及嚴重疏忽,才應透過刑事程序處理,林哲玄形容:「醫生有三重監察,醫委會、死因庭及刑事調查,足以保障病人權益的同時,也保護醫生。」
病人組織亦認同今次撤控決定合理,林志釉表示對今年初律政司提出起訴時已感到意外,因為根據2019年「DR案」女醫生麥允齡誤殺案,終審法院就醫療失誤的檢控標準訂立規範,控罪元素之一為有嚴重疏忽,而鄧桂思事件沒有足夠證據及理據支持控罪,所以撤控也算合適。
對於兩名醫生撤控後,迅速恢復原職,林志釉表示明白市民大眾會擔憂日後就醫是否有保障,而這件事是否意味法律只保護醫生、醫生做錯事是否不需負責?但他認為,復職不等於事件完結,因為律政司撤控後,相信很快會重啟死因研訊,屆時會公布相關資料,「透過死因研訊,將所有背後的事展露出來,讓大眾可清晰了解,究竟公立醫院內的情況是否真的那麼差?醫生是否真的因繁忙而導致出錯?」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表示,無論是病人或是醫療界都非常關注事件,昨日律政司撤銷控罪,整個過程及考慮的因素應該公布予公眾,否則會引來非必要的猜測,令人懷疑律政司的決定,亦會引致醫患關係緊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