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瞞過金融機構辨識系統掠7萬元 高科技欺詐「殺到埋身」
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即坊間所稱的「換臉」技術行騙,一直以來都出現在海外的騙案中。香港警方在前日代號「解詐」行動中,瓦解針對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和開設銀行戶口的詐騙集團,首次發現有騙徒將人工智能換臉術應用在真實案件中,更瞞過金融機構人臉辨識系統騙取7萬元。雖然涉及金額不多,但已敲響AI變臉騙術「殺到埋身」的警號。行動中,警方拘捕6人,包括集團主腦。有關機構已按警方建議提升系統防偽水平,已成功堵塞漏洞。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香港警方近期根據情報,獲悉有騙徒利用其他人的身份證申請網上貸款,調查後鎖定一個本地詐騙集團,相信他們由2022年9月至今年7月期間,盜用至少8名本地市民身份證,向20間不同的銀行和財務公司,合共遞交90次貸款申請,以及54次銀行戶口開戶申請。這些申請絕大部分透過網上進行,其中有4次貸款申請獲批核,共涉款20萬港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警司高迪昨日公布案情指,隨着科技日趨發達,不少金融活動如借貸和開戶均可在網上進行。金融機構會要求申請人掃描並上傳申請人的身份證明文件,以及提供即時自拍照片,有關機構再透過人臉識別系統核實申請人與身份證明文件上的照片是否脗合,以防止有騙徒冒充他人申請。
騙徒最少試20次 其中一次得手
據了解,在4宗獲批的貸款申請中,有一宗為騙徒使用了「深度偽造」人工智能換臉技術。騙徒利用市民已報失的身份證,冒充報失人申請貸款,在掃描身份證後,騙徒要在人臉識別系統中拍照顯示面容,但他利用電腦「深偽」程式,將自己的容貌變成被盜身份證主人的容貌,但並非次次成功。警方調查發現,騙徒最少使用了20次,其中一次得手竄過漏洞,最後騙去7萬元。
在另外3次騙貸中,騙徒使用最低層次的手法,即持盜來或他人報失的身份證,直接到銀行櫃台辦理,警方已向有關銀行提供建議,提升員工的防騙技能。
警方又發現該詐騙集團曾盜用8名市民報失的身份證,實名登記超過30張預付費電話卡,並在今年4月至5月期間,發送出超過7,200個釣魚詐騙電話短訊,冒充電訊商以提供積分回贈為由,誘騙市民登入假網站提交信用卡資料。至今,警方接獲一宗相關報案,受害人表示誤信釣魚詐騙信息而被盜用信用卡資料,被騙徒用來作購物。
警提醒市民「有圖未必有真相」
警方提醒市民,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有圖未必有真相」,高科技欺詐工具令人防不勝防,提醒市民需時刻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提防受騙。如果有任何懷疑,市民可以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或者利用「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查核懷疑的網址、電郵、電話號碼、社交平台賬戶、收款賬戶等。
警方已經給予金融機構適當建議,提升防騙保安措施,同時會繼續積極和各行各業的持份者交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