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實施新的交通措施後,昨日下午再有一班以香港為母港的大型郵輪「名勝世界壹號」靠泊。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實測,發現交通情況明顯改善,無論是的士或巴士,旅客不用久等就可以上車。有乘坐郵輪回港的港人說,碼頭交通安排有改善,指引也清晰不少。不過,對部分只停留香港短短4小時的郵輪旅客而言,交通始終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有人反映現場點對點的交通工具太少,接駁又花時間,最後退而求其次到附近的觀塘商場購物。同時,他們對香港交通毫無概念,建議碼頭營運商向郵輪公司提供交通資訊,讓旅客在船上預早計劃交通及行程。

◆「名勝世界壹號」乘客上岸後乘搭免費巴士22R線往啟德港鐵站。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郵輪「名勝世界壹號」(Resorts World One)昨日載着1,600名旅客靠泊啟德碼頭。船上多屬散客,要自行計劃行程。大批旅客下午3時起陸續登岸,香港文匯報記者所見,現場有告示牌列明各類交通工具的路線,有巴士公司職員舉牌指引,協助疏導人流,並無出現排隊長龍。

◆郵輪泊岸後,「的士龍」入場接載「乘客龍」離開。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乘坐免費22R巴士線路的港人梁先生表示,該巴士線十分方便,只需要等6分鐘便能夠上車,比之前改善了不少。

在的士方面,下午3時許,多輛的士排隊等候旅客,約4時過後的士車龍消散,一度有10多名旅客等待的士駛至,但等候時間不算太長。第六次乘搭郵輪回港的港人曾女士表示,落船前曾擔心需排長龍,難以搭上的士,最終只花十多分鐘就上到的士,「上幾次情況混亂,最少等半小時才能成功上車。」

觀塘商場派穿梭巴士

香港文匯報記者實測22R的交通路面狀況,由啟德港鐵站出發,約10分鐘車程就到達啟德碼頭,沿途並沒有出現塞車現象。

◆碼頭工作人員向離開的乘客派發交通指南。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不少旅客選搭半小時一班的穿梭巴士到觀塘一個商場,香港文匯報記者亦試搭實測,發現在無塞車情況下,純車程約半小時,惟班次太疏落,留港僅4小時的旅客,隨時要花上1小時才到達該商場。

本身從事旅遊業的台灣地區旅客羅女士今次乘搭郵輪來港的目的是「踩點」,以判斷是否值得在台灣開拓香港郵輪遊。她以專業角度分析,交通配套是郵輪業的關鍵,「郵輪遊是一程多站,每次上岸短暫逗留,今次我就只有4小時停留在香港,若花太多時間在交通上,時間成本太高,不划算。」

倡船上派發旅遊指南

她直言,散客對香港交通毫無概念,完全不了解如何在短時間內到達最值得一遊的景點,「我們落船之後,出來時候看到到處都是指示牌,但這些目的地有什麼好玩好看?我完全不知,也不知道應該上哪班車。」

羅女士續指,在準備靠岸時,郵輪上沒有工作人員講解不同的交通工具路線,建議政府在船上提供相關資訊。其朋友劉女士從事旅遊團領隊,她以新加坡及日本為例,當地郵輪準備靠近目的地前,郵輪上的工作人員會介紹碼頭的交通工具,以及推薦短線旅遊線路,「這讓我在下船之後,快速就能夠決定要去哪裏,坐什麼車,無須在浪費時間。」

籲分流旅客輻射效益

身為郵輪愛好者,她曾經乘坐郵輪至沖繩那霸郵輪碼頭。該碼頭附近有很多「點對點」的巴士,如搭巴士約20分鐘便能到美食購物一條街的國際通,讓她在短時間內便能享受本土文化色彩,但是對比香港的啟德碼頭,她認為在交通上浪費大量的時間。

她們認為,香港必須善用郵輪帶來的機遇,把船上旅客引流到不同景點,經濟輻射效益最佳。羅女士建議,特區政府可以學習其他地區碼頭的做法,多增加「點對點」的公共交通線路,即碼頭至旅遊景點區,讓旅客可以在市區中「快閃」,「如果單純因為交通而影響香港國際旅遊都市的形象,是真的很可惜,希望能夠改善,讓我也可以推薦客人來旅遊。」

「足不出碼頭」呼聲高

◆台客羅女士(右)和劉女士(左)匆匆到又一城逛街,在一家台式料理歇腳。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啟德郵輪碼頭再有郵輪訪港,由於留港時間太短暫,不少人期望在碼頭商場感受香港風情,惟啟德郵輪碼頭的商業配套不足,商場十室九空、猶如「死城」,昨日只有數間食肆營業。有郵輪乘客期望可以在碼頭內增設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大型商場,讓他們足不出碼頭,也能夠體驗香港特色。

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觀察,碼頭內未有任何可供遊客購物的商店。原本為吸引遊客購物、於2014年開設約2.3萬平方呎的商場香港泊遊城位於碼頭大樓2樓的兩端,自2016年起關閉,至今維持丟空狀態。第二層現有兩間店舖正在裝修準備開業,第三層則封閉未能前往,其餘商舖位置都被木板圍封,據商場保安員表示,圍封舖位未出租。

另一端包括一間酒樓、一間茶餐廳和一間Party Room,但該酒樓主要接待團客生意,昨日未有開業,而茶餐廳大部分食客為附近地盤員工以及碼頭職員,Party Room則要顧客預約才會開門營業,另一層設於天台是一間親子餐廳。

盼成海港城2.0

來自台灣地區、從事旅遊行業的羅女士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之前乘坐郵輪來港的幾次經驗,都是在尖沙咀碼頭停泊,落船後馬上到海港城享受美食、購物,惟尖沙咀碼頭海床不夠深,未能接待大型郵輪,但改到啟德碼頭後,旅客要花大量精力去選擇交通工具,然後再花大量時間乘坐交通工具去市區,情況並不理想。

羅女士和朋友劉女士昨日就乘坐22R到啟德港鐵站,再轉車至九龍塘的商場享用香港美食,單是車程已花1個小時多,之後要匆忙回程趕返啟德碼頭上船,「真的來去匆匆,還沒逛夠吃夠,便要回去了。」

羅女士期望可以在啟德郵輪碼頭興建大型商場,又以尖沙咀的海港城為例子,讚揚尖沙咀的碼頭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範本,從海港城、美麗華廣場再到K11,都讓她只需要步行,便能享受集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一站式」體驗。

來自台灣地區的宏女士表示,這次是一家六口一起來香港短線旅行,雖然認為現場交通指引蠻清晰,但是如果在碼頭裏也有大型商場,就不用把時間浪費在交通上了,「一家人也無需東趕西趕的。」

老行尊倡拓「碼頭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國際郵輪協會前主席、旅議會副主席譚光舜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郵輪業發展需要全方位配套支援,交通是重要紐帶,把郵輪旅客引流到香港各主要旅遊景點。除此以外,碼頭也不僅是旅遊上落、郵輪停泊的地方,碼頭本身也是旅遊觀光點,必須將香港啟德碼頭活化為集航運、旅遊及消閒等功能於一身的設施,才能在全球競爭激烈的郵輪市場爭一席位。

譚光舜表示,啟德郵輪碼頭啟用已十年,惟碼頭目前冷清和欠缺商業服務,除了因為受疫情停運三年的影響,更重要是政府當年發展郵輪業時,並沒有全盤的策劃,以及配置好軟硬件配套,「鄰近地區的郵輪碼頭早已恢復生氣和繁榮,對比之下,香港啟德碼頭仍未ready。」

他強調,碼頭的交通配套「不光是運輸層面咁簡單」,更有其引流作用,可以帶動香港整個旅遊業,包括把郵輪旅客帶到各區景點,但目前不少郵輪旅客卻要在短暫的行程中,花四分之一甚至一半時間在交通上。

籲輕軌或港鐵駁通碼頭

短期而言,他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更多快捷點對點接駁巴士通往尖沙咀、港鐵站等地,同時應與的士業界商議建立接船機制。長遠而言,應規劃將輕軌或港鐵鋪設至郵輪碼頭。

在碼頭軟件配套方面,譚光舜強調,香港有着自由營商環境,只要有利可圖,各項服務必定會應運而生,「問題是除了郵輪泊港,平時碼頭人氣太少,讓各類商戶看不到盈利前景。」

面對這些問題,他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改善交通,讓碼頭能吸引本地人,即使平日無郵輪抵港,商戶也能生存。同時,政府可以組織旅遊業界、餐飲、商舖、遊樂承辦商、漁船旅遊等,完善碼頭和周邊的配套服務,組織本地或外地旅行團到碼頭觀光、遊玩。

「啟德碼頭本身風景絕美,有很優厚的旅遊資源可以開發利用,郵輪沒來時,也可以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好去處,郵輪來了,旅客可以和市民共同享受各項服務,體驗香港特色,一舉兩得。」他建議特區政府應主動承擔統籌聯絡的責任:「可以與各界有廣泛聯絡,亦可提供地租等重大優惠,而且完善交通配套是最基礎工作,政府能起到的作用仍是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