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河街街市不少商戶以預錄聲音用揚聲器叫賣。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有商戶職員使用喇叭叫賣。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楊婆婆。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沈先生。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噪音管制條例修訂建議

樓上居民嘆「無覺好瞓」 鄰近商戶挺修例冀「還我耳根清淨」

香港特區政府擬修訂噪音管制條例,規管店舖使用揚聲器等行為,並引入定額罰款1萬元制度,即日起諮詢公眾兩個月。深水埗一直是噪音重災區,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北河街街市,還未到埗,遠遠已聽見「新鮮蔬菜10蚊兩斤」、「荔枝40蚊3斤」的叫賣聲,抵達後更體驗到何謂「環迴立體聲」,幾間水果店、蔬菜店及肉檔同時使用揚聲器叫賣,相當吵耳。有幫襯的市民及樓上居民向記者表示,叫賣聲擾民存在已久,返夜班居民日間「無覺好瞓」。連在附近擺檔的商戶也表示,長期受叫賣聲滋擾,收檔後耳邊總是「嗡嗡聲」,支持政府修例讓居民耳根清淨。◆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環保署日前發表諮詢文件,建議修訂噪音管制條例規管多項引起噪音的活動和行為,包括禁止店舖及商販使用揚聲器叫賣或播放預錄聲音;播放與生意無關的聲音或音樂、入座編號等,就不受規管。

罰則方面,目前在公眾地方或夜間、假日發出噪音,最高罰款1萬元,但過往5年法庭裁定罪成的176宗個案,平均罰款不足5,000元,故署方建議將最高罰款加碼至5萬元,以及引入1萬元的定額罰款制度。

深旺荃元重災區

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荃灣、深水埗、元朗及旺角是噪音重災區。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前往深水埗北河街街市一帶訪察商戶使用揚聲器叫賣的情況,記者甫步出地鐵站出口,已聽到兩間售賣電子用品的店舖,有店員戴着掛耳式咪高峰大聲介紹產品,前往街市的路上,不少攤位使用喇叭促銷產品。

愈接近北河街街市,叫賣聲愈嘈雜,在街市遠處已聽到有幾個揚聲器播放「埋嚟埋嚟……10蚊兩斤」、「荔枝40蚊3斤」等叫喊聲。當記者行到街市入口處,只見該個十字路口被售賣蔬菜、水果、豬肉的店舖包圍,大多數商戶都使用揚聲器,播放提前錄好的廣告或產品優惠。記者被四面八方的叫賣聲滋擾,幾種聲音交雜,令人根本聽不清楚當中個別內容。

楊婆婆不時會拖住車仔跨區到該街市買餸。她說,每次到來都會聽到那幾間店舖用揚聲器叫賣,「覺得好嘈,嘈到暈!」雖然並非居住該區,但她已感受到附近居民常年受噪音滋擾的無奈和難受,「尤其是那幾家賣菜、肉和生果的店舖,樓上住戶一定無覺好瞓,他們應該贊成政府規管店舖及商販使用揚聲器叫賣。」

夜更居民難有好夢

深水埗居民沈先生表示,自己雖然並非住在北河街街市附近,但他居住的地方樓下亦有商戶叫賣,「一大早便能聽到叫賣聲與車聲交雜。」區內不少居民是基層,部分人要通宵工作或夜班工作,爭取日間休息,但噪音擾人清夢,因此他贊成政府修例規管商戶使用揚聲器,「起碼不會有那麼大、那麼多的聲音,大家心情都可以輕鬆啲。」

在附近擺檔的黃先生直言,隔壁店舖無時無刻都使用揚聲器叫賣,自己長期都聽到該些叫賣聲,「比起一啲嚟呢道買完嘢就走嘅街坊,我耳仔更受罪!收檔後會覺得耳仔嗡嗡聲。」

商戶使用揚聲器雖有助吸引顧客,「聽到聲大大就走過去睇下或者買,忽略我們這些無叫賣的店舖,而且我們無用大聲公,想向客人介紹貨品,都被隔籬揚聲器蓋過我哋人聲,更難做生意。」黃先生形容,自己「舉埋手腳」贊成政府修例規管商戶使用揚聲器,減少噪音滋擾,亦可以讓商戶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