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獲4份共822.6毫克樣本 冀揭火山活動起源難題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樣品管理辦公室)近日通過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地質學家團隊的申請,借出嫦娥五號4份共計822.6毫克的月球樣品,借用期為一年。領銜研究的港大地球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錢煜奇,昨日帶同這4份珍貴的月球樣品與傳媒見面,形容是次首獲月球樣品,對香港太空科學界而言是夢想成真。他表示,研究團隊將致力揭開月球玄武岩背後的秘密,包括月球火山活動起源的難題,同時期望透過是次研究累積經驗,建立起一套對月球樣品儲存和研究的流程,為未來有機會參與更多樣本研究工作做好準備。◆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錢煜奇於上月31日親身前往北京的國家天文台領取相關月球樣品,翌日(本月1日)帶到香港,目前正存放在香港大學的實驗室之中。
樣品有粉末有顆粒
他說:「我們一共獲得了兩類樣品,第一類是粉末樣品,也就是月球表面覆蓋了一層像土壤一般的東西,是非常細小的,所以對它們進行研究其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粉末樣品共有兩份,質量分別是400毫克。至於第二類樣品,錢煜奇指向兩個透明薄片,其中一個放有兩個顆粒,「雖然它有兩個顆粒,但算是一份樣品,質量是16.6毫克。」而最後一份樣品質量為6毫克,4份樣品共計822.6毫克。
在一年借用期內,團隊計劃使用岩石學─火山學和光譜學技術,重建月球岩漿的生成、上升和噴發過程,並着力研究月壤樣品中揮發物的演變。「其中一種是水,如果人要到月球上去的話,水是非常需要利用的資源,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最優先考慮的就是水,除了科學上的價值外,對我們未來的資源利用也是很重要的。」
盼了解月球晚期火山活動史
通過分析樣品中的揮發物,團隊希望能深入了解月球晚期火山活動歷史,以及月球岩漿系統中揮發物的分布和演變,為未來月球的地質和熱演化,及其與太陽系形成和演化的關係提供寶貴的信息。「『嫦五』的月球玄武岩樣品是特別年輕的,對比任何由阿波羅、月球號任務採回來的月球火山樣本年輕近10億年。如此進行研究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需要解釋,為什麼在大約20億年前月球上還有火山噴發。」
他特別提到,這項研究對於研究早期地球也有借鑒意義,「月球20億年前的環境,可能跟早期地球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通過研究月球樣品,亦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早期地球,「好比說是40億年之前,地球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助建月球樣品儲存研究流程
錢煜奇期望通過是次月球樣品研究,幫助港大建立一套對月球樣品儲存和研究的流程,「未來國家會有非常多的深空探測任務,會採集更多樣品回來,如果我們在這次(「嫦五」)已經做好準備的話,相信也能引領我們未來參與其他樣品研究。」
目前錢煜奇亦有對嫦娥六號着陸區進行研究,希望將來有機會申請取得「嫦六」樣品,並與「嫦五」樣品進行比對。「『嫦五』落在了月球的正面,而『嫦六』計劃落在月球的背面。月球有一個特徵,就是正面跟背面完全不一樣,假如可以同時對它們進行研究,也許給我們非常好的啟發,去解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不同特性。」
由於「嫦五」樣品設有續借機制,錢煜奇不排除日後會有「嫦五」、「嫦六」樣品同時在港大進行研究的機會,相信屆時帶來的研究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