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1月我第一次到內地。當時我同時是怡和(中國)的董事及金門建築負責中國和東南亞業務拓展的執行董事,當時金門建築還是怡和下面的子公司,我經常要代表公司去北京及不同省市洽談業務和工程項目。」鴻和集團主席廖志強在內地改革開放之初,他的個人事業就與內地結下不解之緣,當時由於內地剛剛開放,許多大型項目,尤其是外資參與的,都需要聘請如金門建築等公司進行管理,促進招商引資進程。
八十年代北上 與內地結不解緣
廖志強當時參與了內地不少工程,如北京和平飯店的重修、天津水晶宮酒店、西安金花酒店的工程管理等等,後來因緣際會下為多間香港主板上市公司進行重組或併購工作,涉及的交易包括遠東鋁質、海成國際控股及合興集團等,讓他累積了不少企業併購及重組的經驗,亦見證了內地建築技術後來居上、國企體制改革的非凡成就。
2019年9月大班出事後,廖志強在企業併購重組方面的經驗,被代表大班的顧問公司找上門,看好他能將當時陷入倒閉邊緣的大班起死回生。廖志強坦言當時並不想接手,「因為當時大班的問題主要不是經營問題」。然而經過兩年再三考慮後,他於2021年6月決定做「接盤俠」。
「青少年教育的很好實例借鏡」
「今次全盤收購與過往的併購出發點不同,以往是出於商業考慮,但今次則是『情意結』為主,亦被原公司的團隊的熱誠所感動到,不希望看到一家為維繫海外華人中國情懷的老字號就此結束。」廖志強道出令他改變心意的主要原因:「香港由治及興之路其中重點之一是必須做好青少年工作,香港能夠從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其中先輩之拚搏精神和價值觀是功不可沒的,在此方面,大班是碩果僅存的極少數活生生的實例,公司1984年由在牛頭角淘大商場一間普通餅店起家,到1989年全球首創冰皮月餅,並維持30多年全港銷售第一,是青少年教育的很好實例借鏡,很應該保留下來。」
事實上,大班自2019年9月開始便受到雙重打擊,捲入反修列風波並受之後的疫情影響,當時香港社會大環境錯綜複雜,亦存在不少對內地和香港惡意負面的情緒。「當時大班集團有員工約三四百人,以平均一家三口計,即共有一千多人。若果這一千多人的穩定生計被一件與他們無關的事件影響,只會為當時的香港添煩添亂,所以更應該穩住局面。」
廖志強說,月餅是中國有700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文化食品,大班冰皮月餅多年來暢銷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為維繫海外華人的中國情懷作出不少貢獻,很應該保留和傳承下去,尤其是近年國際地緣政治變得不友善,維繫海外華人的中國情懷更加重要和必需。他透露,在移居海外的華人及留學生的支持下,今年海外訂單較去年有高雙位數增長,成績令人鼓舞。
香港品牌香港製造貢獻香港工業
另外,大班多年來一直堅持在港製造,支持本土工業,香港的發展重點政策之一是「再工業化」,他接手後亦能藉大班為香港工業作貢獻,未來無計劃將生產線遷移,維持香港品牌、香港製造的最佳品質及口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