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北都區」預留空間研創科 可借鏡閩生物產業技術平台
立法會代表團福建職務考察行程昨日中午抵達廈門,一行人下午考察廈門海滄生物醫藥港。有議員在考察後認為,福建的科研發展包括生物產業的融資及技術平台等都值得本港借鏡,「北部都會區」預留很大空間做創新科技的發展研究,建議香港參考醫藥港概念,並留意到醫藥港引進重點企業會有現金獎勵,相信這方面香港未必容易做到,因為牽扯公帑使用,但建議特區政府考慮成立「搶人才基金」或「搶龍頭企業基金」,由基金公司甄選企業,為他們提供補貼或「握手費」。◆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廈門報道
立法會代表團昨日由福州南下到廈門,下午前往廈門海滄生物醫藥港,並依次參觀了醫藥產業園區、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當地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製造的發展和人才政策。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廈門的生物醫學產業近年發展一日千里,其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值得香港借鑑。代表團昨日參觀了廈門海滄生物醫藥港,正正感受到生物醫藥產業在協同效應下的高質量發展。本港可借鑑當地先進產業做法,並與香港優勢互補。他說,「北部都會區」也有生物科技產業,本港有大學研發,可研究推動兩地在產業及金融方面的合作。
中小企在協同效應中成長
他又指,醫藥港成立以來,不止吸引龍頭企業設基地,連初創型的中小企也在這生態圈的協同效應中茁壯成長。他相信在考察過後,議員會進一步探討香港有什麼可以做,如何開拓港閩合作機會,亦都會與政府商討在政策上如何配合等,以加快香港在不同領域的高質量產業發展。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表示,香港現有超過250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醫療健康公司,從事的領域包括藥物、傳統中藥為基礎的藥用或健康產品、醫療和診斷器材等。作為生物健康創新研發樞紐,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一直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為了進一步促進醫藥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香港政府近年推出了多項支援措施,然而,香港在這方面仍有不少挑戰和困難,需要加強政策支援和配套措施。
她認為,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的實驗室空間和公共服務平台;增加科研投入和支持,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和商品化;拓展市場需求和合作機會,促進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接軌和開拓;完善法規制度和監管機制,保障產品質量和公眾健康;及培育和吸引人才,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和水平等不同領域,以支持和促進香港醫藥科技產業的發展,為香港經濟轉型和社會福祉作出貢獻。
可針對生物醫藥行業搶人才
立法會議員吳永嘉表示,香港過去幾年注重生物醫藥和生物科技研究,有很多世界頂尖學者、研究員在香港,「北部都會區」預留很大空間做創新科技的發展研究,建議香港參考醫藥港概念,在招人才方面針對性招募更多生物醫藥行業,相信會提升整個行業的生態。
他並留意到,醫藥港引進重點企業會有現金獎勵,相信這方面香港未必容易做到,因為牽扯公帑使用,但建議特區政府考慮成立「搶人才基金」或「搶龍頭企業基金」,由基金公司甄選企業,為他們提供補貼或「握手費」。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指,廈門生物醫藥港具長期規劃,令產業發展迅速,而「北部都會區」亦萬眾矚目,建議政府提高規劃的透明度,令更多關注者得到有效信息。對於創科成果產品化方面,他認為,政府應加大力度、快馬加鞭,現時雖然資金支援有所進步,但許多方面「過河」仍有限制,需進一步改進,做好「北部都會區」這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窗口」。
他又建議政府幫傳統工業進行「現代化、環保化」的轉型,並進一步「鬆綁」大學教授投入「創科產品產業化」事業等。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廈門就有關園區的規劃有提前部署,讓大企業建設廠房,同時提供設施予較小型公司,亦會鼓勵他們逐步發展,當發展至不同階段就發放獎金,認為在鼓勵企業措施方面,值得本港借鏡。
他觀察到生物醫藥港園區內大企業可自行建立廠房,亦有部分廠房適用於小公司,而產品獲國際化認可後又能額外獲得獎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