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滙豐環球資本市場常務總監兼大中華市場外匯固收交易部主管黃子卓、金管局主管(貨幣及結算)阮志才、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高於過去息率增吸引力 發行額最多至550億

在美國加息周期近乎見頂、港銀定存息率也回落之際,財爺接力以銀色債券(下稱「銀債」)向「老友記」派錢,為大家鎖定未來三年每年至少都有5厘回報。新一批銀債保底息提升至新高的5厘,老友記一手(1 萬元)揸足三年可穩袋1,500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今次發行的銀債保證最低息率訂在5厘,高於過去的銀債息率,主要是考慮到目前波動的投資環境中,希望讓年長市民可自製穩定、持續和安心的現金收入,「讓市民能更實在感受及分享到金融業發展帶來的好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推出第八批銀色債券詳情,保底息由去年4厘提升至今年5厘,為歷來最高;目標發行額亦由去年350億元(最終發行額為450億元)提高至今年最少500億元,並可視乎市場反應,將發行額進一步提高至最多550億元。與以往一樣,債券年期3年,每手本金1萬元,每6個月派息一次,每位合資格申請者可最多獲發100手即100萬元。認購資格方面,2024年或之前年滿60歲,即1964年或之前出生的香港居民可以認購。

銀債認購期由7月28日早上9時開始,至8月9日下午2時結束,並於8月18日發行,投資者可透過20間配售銀行和28間指定證券經紀認購債券。

陳茂波:向長者提供穩定回報

對於今次大幅提高銀債的保底息,陳茂波回應指,主要是考慮到在目前波動的投資環境中,希望為年長市民提供穩定安全、低風險、回報吸引的投資選項。他表示,在經濟層面,金融業發展是推動香港經濟及商業活動蓬勃發展的核心動力;在社會層面,金融服務也應兼具普惠的面向,更好服務市民及社會的需要,讓市民能更實在感受及分享到金融業發展帶來的好處。

市況波動 低風險產品需求大

他又指,銀債低風險且提供吸引的保證息率,在日趨高齡化的社會中,需求持續增大。即使外圍投資環境仍波動,在審慎平衡債券基金的穩健和可持續性後,仍適度上調了這次銀色債券的發行額和利率。陳茂波並提到,政府近年推出的「退休三寶」,包括香港年金計劃、安老按揭,以及保單逆按計劃,目的是希望透過多渠道協助市民安排退休後的財務需要。以年金計劃為例,自2018年推出以來,已批出超過1.8萬張保單,平均保費金額72萬元,保費總保額達132億元,反映計劃廣受市民歡迎,讓年長市民可自製穩定、持續和安心的現金收入。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初步數字,在2022年,60歲或以上的市民接近220萬人,按年增加10萬人。市民對銀債的需求近年亦持續上升,去年有接近29萬的市民申請認購政府銀債。

金管局:高保證回報料反應佳

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亦解釋,提高保底息是希望為年長市民在現時充滿不確定性的投資環境下,可受惠於更高的保證回報。他強調,發行銀債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較穩定、安全、低風險兼投資回報率較具吸引力的產品予年長人士,當局在釐訂息率時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過往發行經驗、當前市場環境、未來後市發展趨勢,包括債券基金的可持續性,綜合多重因素釐訂息率。自設立債券基金後,該基金每年都錄得正回報,並已累積一定盈餘,相信是次發行的銀債不會對基金構成壓力。

陳維民續指,由於市場對過往幾次銀債都反應不俗,預計今次反應都會相當好,為提供更多機會予年長市民參與,因此提高是次銀債發行金額。至於年齡方面,今次並非首次要求60歲或以上,暫時未見誘因改變年齡限制,相信60歲年齡下限是較合理安排。

與過往一樣,銀債不設二手市場,但投資者如有需要,仍可在債券到期前向政府賣出債券,政府將以原價及相應的累計利息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