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拍攝防騙宣傳短片。
◆ 藝員馮素波和鄭子誠擔綱演出的防騙宣傳短片,將於電視台及網上平台播放。
◆ 私隱專員公署推出以「個人資料咪亂俾 踢走騙徒靠晒你」為題的宣傳海報,於各大運輸網絡及網上平台展示。

為加強市民的防騙意識,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推出一系列以「個人資料咪亂俾 踢走騙徒靠晒你」為主題的防騙宣傳活動,並播放由藝員馮素波和鄭子誠擔綱演出的防騙宣傳短片,藉此提醒公眾要小心保障個人資料私隱,避免財物損失。

近年來,騙徒誘騙形式可說是層出不窮,例如透過詐騙網站、偽冒電話、電郵或短訊騙取市民的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私隱專員)鍾麗玲提醒市民:「形形式式的騙案,往往涉及騙取及盜用市民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電話、電郵、信用卡號碼及安全碼等等。市民必須時刻提高警覺,慎防任何不明來歷或可疑的電話、電郵或手機短訊,切勿隨意披露任何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公署呼籲市民如有需要可透過公署「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尋求協助。市民若發現其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亦應盡快報警。

現時不少有信譽的機構或政府部門已表明不會使用預錄訊息電話聯絡客戶,亦不會隨便在電話中索取客戶的個人資料。如收到有人自稱來自某機構的來電或訊息,即使他能道出你的部分個人資料,包括全名、身份證號碼或出生日期等,亦不要輕易相信來電者身分,因為不法之徒可能早已從其他途徑獲取你的個人資料,例如社交媒體平台、資料外洩事故、甚至藉誘騙你的親友以獲取相關資料等。因此,大家要記得向相關機構查證。

私隱專員公署防騙活動

私隱專員公署的防騙宣傳活動包括推出以「個人資料咪亂俾 踢走騙徒靠晒你」為題的宣傳海報,海報將被派發至各區民政事務處、社區中心、長者地區中心和學校,並於各大運輸網絡及網上平台展示,加強市民對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意識。另外,私隱專員公署亦邀請了藝員馮素波和鄭子誠參與拍攝宣傳短片,以生活化及輕鬆的短片帶出防騙訊息。第一條短片已於私隱專員公署官方YouTube頻道播放,並將於本地電視台播出。其他短片將會分階段播放。

私隱專員為大家提供10招防騙貼士

慎防不明來歷或可疑的電話、手機短訊、電郵或網站

①勿隨意披露資料:若有網站或短訊要求提供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住址,以及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號碼時,應「停一停、諗一諗」,了解對方收集資料的目的,是否必須提供,尤其避免在社交媒體平台披露過多的個人資料;

②小心連結:切勿隨意點擊短訊、電郵或網頁內的超連結,登入任何可疑網站或下載附件;

③「+852」來電:流動電話所顯示的來電號碼的前方如帶有「+」號,即表示有關電話源自香港境外。如接到「+852」字頭的陌生來電,即表示該來電是假扮本地來電;及

④查證真確性:即使有陌生人能道出你的個人資料,亦不足以證實該陌生人的真實身分,大家可聯絡相關機構查證。如對聲稱來自某機構或政府部門的電話、電郵或短訊的真偽有所懷疑,應直接前往其官方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瀏覽可靠資訊,或可透過「防騙視伏器」(www.cyberdefender.hk)查證真偽。

使用網上個人帳戶

⑤留意帳戶、簽帳及個人信貸紀錄:不時查看網上個人帳戶,留意帳戶及個人電郵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紀錄、銀行戶口或信用卡有否未獲授權的轉帳或簽帳,以及個人信貸紀錄有否不尋常的借貸;及

⑥保護密碼:不時更換有關網上個人帳戶的密碼及啟用帳戶登入雙重認證功能(如有相關功能)。

注意資料保安

⑦刪除資料:若個人資料(如住址證明)已完成使用目的,應透過安全的方式刪除或丟棄(如使用碎紙機),以免被人拾獲作不法用途;及

⑧安裝及更新防毒軟件:安裝及開啟防毒軟件,並定期更新軟件,以堵塞保安漏洞。

留意及分享最新防騙資訊

⑨防騙資訊:留意私隱專員公署、警方或相關機構公布的防騙資訊,慎防偽冒網站或詐騙電話;及

⑩提醒親友:向身邊親友(尤其是長者及青少年)分享與騙案有關的資訊,以加強防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