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放寬「補充勞工計劃」,暫准26個工種可輸入外勞兩年,僱主須先經4周本地招聘。被問及輸入外勞後相關行業的本地工人薪酬會否被壓低,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今日(25日)回應表示,低技術工種工人絕大多數為本地人,外勞數目只佔少數,故工資中位數已由本地人決定,亦反應了本地勞動力,重申勞工處接獲僱主申請輸入外勞後,不一定批准,需視乎僱主是否有「誠意」盡可能優先聘請本地工人,強調政府會嚴格把關。

孫玉菡今日接受一個電台節目訪問,被問及政府扶貧工作好像沒有太大進展,孫玉菡表示不同意有關說法,認為今屆政府「精準扶貧」策略清晰,稱「共創明『Teen』計劃」只是扶貧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社區客廳、在校課後託管以及關愛隊三種扶貧計劃。被問及是否需要制訂扶貧藍圖,他稱政府已有扶貧方向,包括劏房戶、單親家庭、獨居長者及雙老,強調政府用於社福及醫療的開支有3000多億元,佔政府經常性開支一半。

新一屆扶貧委員會職權範圍刪去「透過按年更新貧窮線分析監察貧窮情况」,惹外界關注是否取消貧窮線。孫玉菡表示,用收入來訂出貧窮線不夠清晰,認為應使用多個指標。被問及何時會有使用哪種量度方式的定案,他說政府會跟委員會商討,盡可能於今年內公布,如有技術細節需時研究,則盡可能於明年初公布。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