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積極邀請各國領導人和企業家訪華,展現出繼續改革開放和對外資友好的明確姿態。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訪華出席活動。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並與中方就保持高層交往等達成「五點共識」。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向香港文匯報指出,維持中美關係的基本穩定,符合中美雙方共同利益,中美都是核大國和常規軍事大國,在諸多領域亦高度相互依賴,通過高層會晤,明確雙方的戰略意圖,是維持中美關係穩定的重要基石。

剛剛過去的兩天裏,國家主席習近平禮節性會見了布林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分別同布林肯舉行了會見和會談。宋偉從對外發布的會見與會談內容中分析指出,中美目前均認為雙方應該避免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以及防止兩國關係無限制地惡化。

中美互動博弈應遵守規則

秦剛在會談中提出中方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宋偉認為,可預期意味着中美關係的互動和博弈都應該遵守一定的規則,並且是有邊界的。他說,在該合作的領域繼續合作,在利益不一致的領域展開「競爭」,這應該成為中美關係的一種基本的可預期性。在博弈的過程中,雙方應該遵守相應的規則。而中美關係可預期性地加強,有賴於雙方之間達成有關互動與博弈的規則共識。

宋偉建議,中美之間的互動與博弈應該有一個建設性的目標,即雙方主要「競爭」的應該是誰能發展得更好、更可持續,以及誰能吸引到更多國家的支持等。通過這種健康的「競爭」關係,可以讓兩個國家都變得更好,甚至也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同時,中美在應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方面,應該繼續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成為全球治理中的一支建設性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林肯抵達中國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強也開啟了歐洲訪問行程。宋偉相信,總理此訪旨在保持與歐洲的良好關係,從而減輕美國的圍堵、遏制政策給中國造成的戰略壓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沒有盟友的合作,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和科技制裁就達不到它想要的效果。拜登政府上台以後,美國和盟友之間的協調程度加強了,中方則積極作為,邀請各國領導人和企業家訪華,展現出繼續改革開放和對外資友好的明確姿態,希望能夠打破美國的封鎖。」宋偉表示,李強總理對歐洲的訪問,是中方持續向外界展示中國政策走向的一種努力。宋偉強調,只要不讓意識形態問題困擾中歐關係,那麼中國崛起的國際空間就仍然是相對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