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警告稱,如果與中國完全「脫鈎」,歐洲將不可能實現綠色轉型。
報道稱,在美國正尋求與中國「脫鈎」之際,歐洲表現得更為謹慎,因為其經濟對亞洲的依賴程度更高,並且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盟停止從俄進口能源和原材料,歐洲的經濟已因此受到影響。
施賴納馬赫爾受訪時表示,「中國在研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果我們與中國完全脫鈎,那真的太遺憾了。」她指出,荷蘭「與中國有着牢固的貿易關係,在使我們的經濟更具可持續性和綠色轉型方面,我們彼此需要」。
「減依賴不意味停止貿易」
報道提到,七國集團(G7)領導人上月同意通過尋求從其他來源進口更多關鍵原材料,以及建設國內清潔技術產業,以在對華關係方面「去風險化」。施賴納馬赫爾表示,「減少我們的戰略依賴,並不意味着我們應該完全停止貿易,只要我們正在實現來源和價值鏈的多樣化。」
施賴納馬赫爾還對美方敦促歐洲仿效美國在限制對華貿易聯繫方面的激進立場作出表態。她表示,歐洲經濟安全仍掌握在歐洲各國政府手中。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隨着全球各地綠色轉型加速,到2050年,關鍵原材料的需求預計將飆升5倍,綠色經濟尤其被認為是原材料密集型行業,而歐盟尤其依賴來自中國的關鍵原材料。歐盟委員會今年3月發布《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旨在增加歐洲在精煉、加工和回收關鍵原材料方面的能力。歐盟所認定的30種關鍵原材料中,有19種中國是主要出口國。中國目前提供歐盟100%的稀土永磁材料,97%的鎂及60%的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