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照顧者已是長者。 資料圖片
◆今年將會陸續推出措施支援照顧者。 資料圖片
◆洪先生

下季設24小時支援專線 年底推一站式資訊網站

照顧者可能是世上工時最長的崗位之一,他們全天候扛起照顧長者、殘疾人士及病童的重擔,往往承受着極大的無形壓力,箇中辛酸不足為外人道。香港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加強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措施進展,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署理局長何啟明表示,社署委託非政府機構在今年第三季設立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提供諮詢、輔導及外展服務;又與馬會合作,年底推出一站式資訊網站,提供照顧者資訊。有獨力照顧患有過度活躍症兒子的單親爸爸大讚設立24小時熱線的舉措,「照顧者壓力太大好易爆煲,有熱線可隨時找人傾訴紓緩壓力絕對是好事!如能增加校內暫託名額便更好,既減輕壓力之餘也可讓我有機會兼職賺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特首2022年發表的施政報告表明,照顧者是長者和殘疾人士在社區生活的重要支撐,應給予肯定和更大支持,因此宣布特區政府由今年起逐步推出多項措施以加強支援照顧者,當中包括把關愛基金旗下4項經濟援助計劃恒常化,以及設立照顧者支援專線及增加暫託服務名額等(見表)。

社署正更新有關經濟援助計劃的申請表格和文件,以及提升電腦系統,並將於本月下旬分批向現正受惠於4項試驗計劃的照顧者或殘疾人士發信,邀請他們確認資格,以便繼續於計劃恒常化後領取津貼。

何啟明指出,為向高危照顧者提供適時支援,社署正委託非政府機構設立24小時服務的照顧者支援專線。專線服務會由專業社工負責接聽,除提供社區支援資源的最新資訊外,亦會提供即時諮詢和輔導、外展、緊急支援及轉介等服務,料今年第三季推出,屆時有雙位數的人手接聽。

同時,社署亦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建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並設計便利使用者瀏覽的網站界面及加入簡易搜尋等重要功能,以便照顧者獲得最新的全面資訊,並鼓勵他們在有需要時尋求協助,預計今年年底前推出。社署亦將增加長者日間暫託及殘疾人士住宿暫託服務名額。

單親爸爸:如設了急症室

獨力照顧患有過度活躍症兒子的單親爸爸洪先生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兒子於6歲時始被發現患有「過度活躍症」,以及讀寫障礙問題,根本難以集中精神,「功課都做唔到。」慶幸一次參加非政府機構的活動時有社工察覺到有問題,否則他仍只以為兒子僅是性格頑皮。洪先生形容,新冠疫情期間與兒子經常「困」在家中形成「困獸鬥」。雖然兒子接受治療後病況好轉,但洪先生現時仍需24小時寸步不離照顧,對自己也構成極大壓力,「我也差點想過尋死。」

洪先生對增設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舉腳贊成」,「專線就像急症室一樣,照顧者壓力太大常要找人傾訴,但難道深夜致電社工?有24小時專線就像看急症,還可獲得後續支援。」他同時希望可增加校內暫託名額,「我兒子平日下午3時放學,但日前考試完結後便改為中午12時下課,我要兼顧他的午膳及更多時間帶他『放電』,想做兼職清潔工也不能,只能靠綜援維生。」

至於年底推出一站式資訊網站,洪先生亦認為「愈多支援當然愈好」,但擔心搜尋資訊的步驟太複雜,認為社署增撥人手直接探訪照顧者家庭及提供更多現金津貼最為實際。

設社區保姆 才有得唞下

另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不滿政府推行的照顧者支援服務在質及量上「象徵式」,昨日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爭取設立社區保姆及24小時照顧者緊急支援服務。香港老人權益聯盟主席、76歲的李煥康正照顧患有認知障礙及強迫症的太太,他指照顧工作令人疲倦,雖然目前自己仍「行得走得」,但直言不敢想像未來,期望增設社區保姆讓他「有得唞下」。

77歲的伍婆婆則要照顧其患有腦退化、哮喘、需長期臥床的96歲母親,由於伍婆婆已領取綜援,未能申領照顧者津貼,她認為該津貼的門檻過高,應予以放寬。

支援照顧者措施

今年陸續推出

◆每年增撥5.27億元,把關愛基金下四項經濟援助計劃恒常化:

▶ 「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 」,每月津貼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

▶ 「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每月津貼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

▶ 「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每月津貼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

▶ 「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 」,每月津貼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

◆建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

◆設立照顧者支援專線

◆增加暫託服務名額,並優化相關查詢系統

◆舉辦全港宣傳活動,推動「社區為本」的朋輩支援

資料來源:2022年施政報告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