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觀參加過「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申請重建部分院舍。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為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中興建及營運安老院,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透露,局方計劃本月底放寬現行做法,不再限制每幅地可獲豁免地價的合資格安老院舍數目,院舍總樓面面積上限亦會放寬至1.2萬平方米。另外在計算發展項目總樓面面積時,可寬免院舍的總樓面面積。相關計劃將試行3年後再作檢討,並計劃在今年內為殘疾人士院舍制訂同類計劃。有安老院舍業界對計劃大表歡迎,認為有助吸引發展商參與,減輕政府建院壓力。

何啟明表示,希望放寬限制後,可增加發展商興建安老院的吸引力,強調要多管齊下增加院舍宿位,包括政府帶頭在公營房屋項目預留5%土地興建社福設施等。

鼓勵私人項目興建安老院舍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譚卓姿表示,政府鼓勵發展商於私人發展項目興建和營運安老院舍,惟相關免地價計劃推出20年來只接獲7宗申請,承認提供的誘因不足,行政工作不理想,現正計劃讓發展商可同步進行城規會、屋宇署及地政總署等程序,政府亦會主動聯絡發展商及社福團體提供協助。

早年參加政府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申請重建部分院舍的青松觀,該機構的社會服務部策劃及統籌主任周國雄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新計劃大表支持,「以往政府在覓地建院舍面對不少困難,往往要在房署旗下屋苑撥出部分單位,然而由於有關建築物的原來用途並沒有打算作院舍用途,設計未必符合要求,導致接手營辦者需花費不少力氣和心思將單位進行改裝。」

周國雄表示,政府放寬合資格安老院免地價,將為發展商提供更大誘因興建院舍,但他認為由於興建安老院舍需切合實際需要,為免建院後才發現「唔實用」,建議發展商在興建前先諮詢具營辦安老院舍經驗的專家,作出周詳規劃,避免出現日後「執手尾」的問題。

多年前入紙政府申請興建護理安老院的伸手助人協會,其營運總裁朱可您也對政府多管齊下增加宿位的措施表示歡迎,「對於擁有土地的機構,免補地價方案當然有好處,不過建院需經歷一重又一重的申請流程,若在申請過程中提供更多便利,加快建院的目標將更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