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港交所(0388)市場拓展聯席主管鮑海潔(圖)昨在家辦服務網絡啟動儀式研討會上表示,港交所近年大力推動新經濟生態發展,已吸引不少重磅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今年3月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擴大本港上市框架至人工智能領域等,料有助吸引更多家辦來港設立業務,而港交所則會扮演科企與家辦之間的橋樑。目前已有更多科技相關企業在港上市,科技、媒體和電信及醫療保健相關行業公司,佔了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一。

鮑海潔指,目前不少公司在上市時或面臨挑戰,例如內地加強數據監管和對內地企業在海外上市的監管,並針對數據安全推出不少新規例,海外公司進入內地市場或內地公司來港上市時,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準備以符合監管要求。不過,中證監和香港證監會早前宣布,原則同意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範圍,允許符合有關條件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股票納入港股通,為香港創造更多商機。

綠色產品回報跑贏大市

金管局助理總裁許懷志在同一場合表示,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基金已跑贏大市長達10年;綠色和可持續債券亦在過去6至7年間跑贏大市約50個基點,相信綠色產品可以為家辦提供企業風險管理,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有助家辦確保財產承傳。近年本港已發行達300億美元綠債,金管局正考慮發行更多不同社會債券,包括可持續發展債券。

事實上,香港在可持續發展金融上提供不少投資機會,證監會有近200隻經授權的ESG基金,按年增長一倍。根據市場估計,亞洲在未來30年需要逾60萬億美元應對可持續發展,單計中國就需要100萬億元人民幣以在未來30至40年達至碳中和目標,反映綠色產品的投資潛在規模龐大,除了綠債、社會型債券及永續債券等,許懷志稱金管局有信心未來將會推出更多相關產品應付需求增長。

簡化申請豁免繳稅程序

稅務局副局長(技術事宜)陳施維在研討會上表示,立法會上月通過修訂稅務條例草案,為由單一家族辦公室在香港管理的具資格家族投資控權工具提供利得稅寬減。當局亦已編制表格,便利和簡化慈善團體申請獲豁免繳稅的程序,將致力於申請後4個月內完成審理每宗個案。

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發牌科高級總監盧偉遜在研討會上指出,當局針對家辦的發牌制度靈活且具競爭力。如單一家辦並非在港經營受規管活動的業務,便無須申領《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任何牌照。不過,多家族辦公室通常以商業實體營運,則有可能須按其在香港提供的服務申領相關牌照。證監會早前已發表簡易參考指南,協助家辦、私募股本公司等更深入了解證監會的發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