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講述向財仔借錢的痛苦經歷。

「我第一次向A財仔借錢後,僅僅過咗兩日,便陸續有唔同財仔B、C、D……打電話來,問我需不需要借錢,叫得出我全名,都唔知佢哋點解會有我電話。最誇張的一段時間,日日都有唔同財仔打畀我。」張先生數年前因經濟困難曾向財務公司借錢,然而自從他第一次借錢起,其他不認識的財務公司也陸續致電上門,部分財仔的貸款計劃更濫收手續費,令他交了不少「學費」。他懷疑是信貸資料庫把其資料披露予其他財仔,呼籲政府監管資料庫。

不同公司電話攻勢 「叫得出我全名」

張先生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數年前被財仔的電話攻勢吸引借了一筆錢,自此就不斷有財仔電話滋擾,「高峰時,日日都有唔同財務公司打畀我,就算之後我清晒啲數,佢哋仲電話滋擾。」張先生表示,疫情後已還清貸款,也沒有再向財務公司借錢,但電話滋擾仍不斷,「就算把這些電話號碼拉入黑名單,過不了多久又會有新的電話號碼打來,唯有聽到借貸相關字眼後再收線。」

他推測是信貸資料庫將其資料供財務公司共享,「唔同的公司,甚至好多我唔識嘅公司打過來嘅時候,竟然都叫得出我嘅全名,你話係咪資料庫洩漏?」

二線財仔批款易 實際利息逾兩成

香港擁有過千間中小型財仔,自認借貸經驗豐富的張先生表示,不同財務公司又可分為一線、二線甚至三線等。「通常一線財務公司規模較大,有的有銀行背景,批款要求高,需經過壓力測試,利息雖然較高,但借款人要付的就只有本金和分期利息,相對正規。」二線財務公司批款相對容易,無需壓力測試,雖然明面上利息或較低,但卻有一筆20%的手續費要收,「譬如我向某二線借款5,000元,實際上只有4,000元落我袋,1,000元是手續費,但我卻要分12期還5,000元本金,外加利息,共計6,000多元,實際的利息總比例超過兩成。」

近年「電話數」越來越猖狂,他解釋「電話數」,即是透過電話發債,借款人只需要打一通電話,無需簽約便可借款,除提供身份證號碼外無需任何證明文件。正因這些「電話數」批款容易,因此所收的利息相當誇張,「我曾有一次借款3,000元,但實際收款為2,100元,所謂手續費比例高達30%。」◆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