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近年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形式的加密貨幣(如穩定幣)通過儲備央行貨幣和政府證券獲得穩定的價值,使之成為更適合現代生活的無現金支付手段。然而這些由私人公司掌握的支付基礎設施,及其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點,會是國家的金融和經濟穩定的巨大隱患,環球央行及政府為應對相關挑戰,近年大力研究推出自己法定的「數字貨幣」,即「央行數字貨幣」(香港將「數字貨幣」稱為「數碼貨幣」)。
香港除即將公布「數碼港元」的先導計劃外,在推動「央行數碼貨幣」發展方面,金管局其實還做了不少工作,包括與多間亞洲央行進行合作。
促多地央行合作
金管局認為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簡稱 DLT)具有巨大潛力,因此自2017年起一直研究「央行數碼貨幣」,以了解其優勢和潛在的應用。2017年,金管局與三間發鈔銀行和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合作啟動以香港地標「獅子山」命名的LionRock項目。這個概念驗證項目旨在探討「央行數碼貨幣」在處理大額支付以及以貨銀兩訖方式結算證券的潛在應用。2019年,金管局與泰國中央銀行啟動「Inthanon-LionRock」項目,研究「央行數碼貨幣」於跨境支付的應用。項目於2019年12月完成。
2020年,「Inthanon-LionRock」項目進入第二階段。2021年2月,隨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的加入,加上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的大力支持,項目已進入第三階段,並已重新命名為「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mBridge項目於2022年第三季邁進試行階段,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試行,共有來自四個司法管轄區的20間銀行參與,利用mBridge平台進行超過160宗支付及外匯交易,總額逾1.71億港元。
mBridge項目是全球其中一個率先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為企業跨境交易進行真實結算的項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