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國勳昨日聯同古洞北/粉嶺北發展區受清拆影響的居民,與發展局及相關政府部門會面,討論安置事宜。居民代表關注政府對寮屋量度室內面積,以釐定補償額的計算方法和程序。同時,房協於粉嶺百和路的首個專用安置屋邨將於明年落成,劉國勳期望項目能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預售,讓有意遷入該屋邨的古洞北或粉嶺北居民,即使未能選購合適單位,亦有足夠時間轉為申請出租單位,避免出現「兩頭唔到岸」的情況。
根據特區政府介紹,粉嶺百和路的首個專用安置屋邨項目將於2024年下半年落成,提供約1,200個單位,當中500多個單位作出租用途,面積由220呎至470呎不等,其餘近700個單位作出售用途,面積介乎300呎至680呎。另外,房協亦會在項目內提供261個「長者安居樂」單位供長者租住。
房協未公布該屋邨的租金及售價,但單位租金將按房協乙類租金水平來釐定。若租戶在支付租金上有實際困難,而入息及資產又符合房協甲類屋的申請水平,將可獲租金折扣,而折後的租金水平將接近甲類屋水平。據悉,出售單位會參考居屋預售模式,以樓花方式預售,以抽籤方式決定揀樓次序,單人申請者不能選購最大的單位。
劉國勳議員期望,項目能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預售,讓有意遷入的居民作好預算。就受清拆影響的居民,劉國勳促請政府以合情合理的原則丈量受影響居民的房屋面積,特別是部分兩層或設有閣樓的房屋。過去寮屋登記(1982年)時並未準確記錄,但據當年房屋高度的紀錄,已顯示這些房屋明顯不是單層建築,故若現時實際存在多於一層的樓面面積,政府應以合理角度考慮按量度的面積,計算補償金額。在計算補償額的程序中,政府與居民的溝通及通知有改善之處,期望政府除了信件通知外,亦應以手機短訊及電郵通知居民。
至於部分居民因特殊情況而未合乎安置資格,如「單非」家庭及稍微偏離安置資格的個案。劉國勳期望政府能提供積極的協助,包括轉介予房委會考慮以體恤原因作安置,安排過渡性房屋,以及轉介社工隊跟進等,並確保沒有居民因清拆工程而淪為無家可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