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專題節目披露凱盛融英三大違法作業模式
香港文匯報訊 中央電視台在其拳頭欄目《焦點訪談》製作了專題節目《別有用心的諮詢》,披露國家安全機關偵辦多起專案發現,許多背景複雜的境外機構會借助內地諮詢公司等行業,竊取中國重點領域國家秘密和情報。節目披露了國家安全機關會同相關部門,對內地諮詢行業龍頭企業凱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公開執法的細節。凱盛融英公司擁有1,000多家客戶,遍布境內境外,掌握超過30萬人的專家庫。據國家安全機關調查掌握,凱盛融英公司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項目,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僅2017年到2020年,凱盛融英就接受上百家境外公司匯款2,000多次,金額高達7,000多萬美元。近期,國家安全機關已經對涉事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人員,將一查到底,追查其法律責任。
在多行業挑選有影響力的專家 高薪利誘專家回答敏感問題
目標人員:我國某大型國企高級研究員韓某某
在單位裏的職位是涉密崗位,根據單位的要求,不能在外做兼職。
違法作業模式: 「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說只要回答他們提供給我的表格,可以額外支付兩倍的諮詢費用。」
凱盛融英的工作人員會專門圍繞境內政策研究、國防軍工、金融貨幣、高新科技、能源資源、醫藥衞生等重點領域和重要行業物色挑選有影響力的專家,與每名受訪專家均會提前簽署含有「免責條款」的業務合同,要求專家自己履行保密責任,自己承擔法律後果。相關專家被諮詢公司開出的豐厚報酬所吸引,並認為對方是家守法合規、管理規範的企業,進而放鬆了警惕,在涉外諮詢中洩露內部敏感內容甚至國家秘密和情報,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執法人員講述:「凱盛融英公司為滿足客戶需求,即使對一些涉及國防軍工、尖端科技等敏感領域的諮詢項目,具體負責的項目經理,也會在公司內部群發郵件,發動大家圍繞軍工企業、涉密科研單位,多打電話,聯繫游說掌握相關內部情況的專家接受諮詢。公司還告訴專家可以利用舉例子、打比方等變通方法『側面』回答敏感問題。」
打着保護客戶隱私旗號 隱瞞諮詢方真實身份
目標人員:我國某大型國企高級研究員韓某某
違法作業模式: 韓某某當初雖然同意為凱盛融英做諮詢,但他特別強調過自己不做境外諮詢。韓某某的這個要求,凱盛融英公司並沒有信守承諾,一個偶然的機會,韓某某才發現自己長期做諮詢的客戶是境外客戶。
在凱盛融英工作人員的勸說下,韓某某越來越大膽,幾年時間裏,韓某某共在凱盛融英接受諮詢百餘次,其中境外諮詢超過60%。其間,韓某某為了在凱盛融英公司獲取更多的諮詢費用,還多次到單位內網下載涉密資料。
執法人員講述:「他通過公司內網下載竊取了近5,000份文件資料,經國家保密部門鑒定,韓某某為境外竊取非法提供機密級國家秘密一份,秘密級國家秘密兩份,情報13份,商業秘密18份。」
讓專家起化名接受諮詢 使用他人銀行賬戶接受報酬
目標人員:雷某某,曾在某高校與某重點軍工企業合辦的博士後站工作
2020年3月,雷某某在博士後站出站,他在網上投寫的簡歷中,對自己重點軍工企業的工作經歷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讓他成功進入凱盛融英公司的視野,並成為這裏的諮詢專家。
違法作業模式:「那個問題我印象深刻,問了一個軍機型號的保有量。」
在逐利的過程中,對於部分工作單位要求不宜接受諮詢的專家,凱盛融英公司還讓他們起「化名」接受諮詢,使用其他人員的銀行賬戶接受報酬。在凱盛融英的專家庫裏,僅涉及國防軍工領域的專家就有上千名,在境外諮詢中,公司對這些專家並沒有做任何規避。
成為凱盛融英的諮詢專家後,雷某某陸續接受了幾次諮詢。2020年7月的這一次,有些異常。按照以往的操作,客戶的諮詢必須在凱盛融英的電話平台上進行。而在這次諮詢前,雷某某被凱盛融英公司告知應客戶的要求,這次諮詢會更換使用其他的電話會議平台,而且凱盛融英的人全程不會參與。不僅來電顯示電話歸屬地在境外,當對方提出敏感問題,雷某某明知是敏感問題卻沒有迴避,而是心存僥倖、極力賣弄,最終向對方透露了大量敏感信息。
執法人員講述:涉及雷某某曾供職軍工企業的主要配套軍用產品、價格以及市場份額,甚至包含了部分重要裝備的生產廠家和裝備量。經國家保密部門鑒定,雷某某共向對方提供三項機密級國家秘密和三條秘密級國家秘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