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畫像是肖像畫的特殊類別,不僅記錄了畫家的形象,更是畫家精神世界的呈現與表達,也為研究其時代風格、社會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近日,「心影傳神——烏菲茲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拉斐爾、提香、魯本斯、倫勃朗、安格爾、莫蘭迪、夏加爾、草間彌生、蔡國強……展覽從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藝術大師自畫像,向中國觀眾展現藝術史上眾星璀璨的光輝,也讓觀眾探尋畫家所處時代與社會文化的珍貴線索, 揭示有關「自我」與「現實」的永恒主題。◆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北京報道
烏菲茲美術館位於文藝復興的搖籃、歐洲著名藝術中心佛羅倫斯,大師自畫像系列收藏由紅衣主教萊奧波爾多·德·美第奇於17世紀六十年代發起,是美術館核心館藏之一。自那時以來,烏菲茲美術館已收藏了超過1,800幅自畫像藏品。今次展覽一如藝術家的「視覺自傳」:拉斐爾的自畫像代表了外貌美和內在美兼備的典範,被瓦薩里稱為集「罕見的精神品質」與「優雅、勤勉、美麗、謙遜和禮貌」於一身的最佳代表;魯本斯與委拉斯凱茲精於修飾的高貴與優雅,在時間的打磨下愈發光輝;倫勃朗飽經滄桑的面孔似乎凝聚了他一生的故事;夏加爾的藍色臉龐的魅力不亞於莫蘭迪那描繪得如他的靜物畫一般克制的肖像;賈科莫·巴拉的《我,咖啡》或古索圖的自畫像散發出性格的魅力……藝術家們通過這些親手繪製的「永恒」與觀眾見面,他們的凝視穿越畫框,訴說着歷史與自我。
呈現自畫像5個世紀的嬗變
今次展出的50件展品時間橫跨16至21世紀,縱向呈現了藝術世界5個世紀的嬗變,引導觀眾深入了解自畫像體裁在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拉斐爾的自畫像C位亮相,這位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曾在佛羅倫斯謀事,後前往羅馬,迅速為兩大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和利奧十世所賞識。儘管他英年早逝,但在其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對西方藝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這幅半身像中,拉斐爾披着一頭栗色的齊肩長髮,頭戴帽子,烏黑的眼眸注視着觀眾,臉上流露出專注而憂鬱的神情。科學研究證實,這幅畫拉斐爾未打草稿,一氣呵成。自畫像旁則是畫家的經典作品《雅典學院》,將之與自畫像放在一起展示,也是此次布展的一個特點。「我們希望這些經典作品能夠喚起觀眾對於藝術家的記憶,『對號入座』之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與藝術展覽總監、展覽中方策展人潘晴表示,「比如像魯本斯,他是洛可可時代的大師,善於表現大場景和畫面中的衝突,但從他本人的自畫像可以看出,他是比較謹慎和傳統的。」
喬治·莫蘭迪的自畫像也在今次展覽之列。畫像中35歲的莫蘭迪身穿襯衫和馬甲,彷彿全神貫注於用平淡柔和的色調將自己的形象轉化到畫布上。畫作中水瓶、花瓶和杯子等日常物品構成了一個寧靜安逸的家庭空間。另一位著名畫家倫勃朗的自畫像則是作於畫家去世前不久,當時他已無意美化自己,浮腫的臉龐、眼袋、雙下巴和塌鼻子浮現於昏暗背景中。胸前的獎章,是對輝煌過往的盤點。策展人說,畫家輕抿的嘴唇似乎意味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昔日榮光一去不返。
觀眾還能看到許多獨特的自畫像,如畫在調色板上的加埃塔諾·基耶里奇自畫像;圓點和網狀結構拼接起自我形象的草間彌生的自畫像;有着埃菲爾鐵塔、新娘、公雞等元素的夏加爾的「藍色夢幻」自畫像;用自己的顱骨X光片和手創作的、體現與疾病抗爭的拉羅卡的作品;蔡國強的布面火藥自畫像《炸蔡》……這些畫像或高傲、或平靜、或憂鬱、或喜悅、或真實、或虛幻,向觀眾傳達着某些訊息。
記錄女性在藝術史中的地位
展覽中有7幅由女性藝術家創作,閃爍於男性藝術家之中的她們所處的紛繁複雜的社會背景和各不相同的成長軌跡,為觀眾提供觀察女性在藝術史中地位逐漸提升的獨特視角。
在瑪麗埃塔·羅布斯蒂所處的16世紀,她必須喬裝成男性參與藝術工作,雖無法作為藝術家在當時被認可,但她仍幸運地為後世留下了自畫像。出生於18世紀中葉的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在當時仍不能接受學院正統教育,但憑借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和家庭的支持,最終在與瑪麗皇后的惺惺相惜下成為宮廷畫師。同樣出生於畫家家庭的特蕾絲·施瓦茨·凡·杜伊爾則更加幸運,彼時已能夠赴荷蘭皇家藝術學院深造,由她創辦的「阿姆斯特丹女畫家」團體使女性藝術家們得以帶着自己對繪畫的熱忱走進社會,並為女性爭取到了難能可貴的身份認可和自我解放的機會。塞西莉亞·博則更進一步,於19世紀末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第一位女性繪畫教師,這一任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到了20世紀後,可以看到凱蒂·拉羅卡、草間彌生等女性藝術家已經可以在藝術生涯中自由地探索與試驗,掌握了屬於女性的話語權。
沉浸式體驗助力跨時空對話
展覽尾聲的沉浸式光影體驗部分亦是今次展覽一大亮點。此部分以「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為主題,用數字技術展示烏菲茲美術館收藏的數十件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包括波提切利、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提香等文藝復興大師的傑作。通過360度全息投影融合技術,打破傳統的靜態「畫框式」觀看方式,將這些經典作品進行「解構再創造」數字化高清重現,使名作栩栩如生,以光影流動的形式重新演繹大師作品。
高分辨率的投影和為展覽專門譜寫的音樂將帶給觀眾走入文藝復興時期畫中世界的感官體驗。展廳現場還提供觸摸互動裝置讓觀眾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進行深度探索,通過這種富有表現力的寓教於樂的交互形式,使得整體展示更具科技感。
實物展示和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展示方式,使中國觀眾不出國門就能欣賞烏菲茲美術館的館藏精華,在近距離欣賞藝術家「不朽的面容」後,「身臨其境」與他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