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中學生榮獲日內瓦發明展銅獎的兩個項目,分別是設計出可用作監察疫苗儲存情況的標籤「GOLDIN」,以及製作「猴臉識別」、致力免卻絕育猴承受剪耳、紋身之苦的「基於卷神經網絡的普通獼猴臉部識別系統設計」。有得獎同學分享,是次於日內瓦參展過程間,有幸見識不同領域的前沿科技,透過這次同場競技,確信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世界上其中一個科技發展最先進的地方,未來亦有意以此為目標,投身科研貢獻香港。

來自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中六生黃啟翀介紹說,其項目「GOLDIN」是一個用以監察疫苗儲存情況的標籤,「通過時間和溫度這兩個因素,去反映疫苗的品質。」啟翀表示,項目運用到納米金和納米銀,其特性在於可以有多種顏色,「它不一定是金色,可以是紅色、綠色等,而這也是跟時間和溫度有關,於是可以跟疫苗儲存作結合。」

啟翀續指,項目製作出專門配合疫苗變化的標籤,可貼於疫苗瓶上,「標籤原本會呈紅色,當遇上高溫,又或時間過去,就會逐漸變成綠色,完全變綠就意味疫苗變質。」他又提到,目前每個標籤的成本約為2.3港元,「一樽疫苗可以打六劑,這樣算的話還可以除六。」啟翀又指未來會繼續深化項目,包括考慮擴展到器官、血液運輸,冷藏食品等同樣受時間和溫度因素影響品質的東西,尋求更多應用可能。

「猴臉識別」免絕育猴「再受苦」

另一獲獎項目是由漢鼎書院學生雷致遠和漢基國際學校學生盧瀅檀合作研究,瀅檀分享指,為控制野生猴子的繁殖數量,不少地區均會為牠們進行避孕及絕育計劃,而絕育後普遍會透過剪耳、紋身等方式以資識別,「我們覺得這個很殘忍,所以我們做了這個項目,從而識別出被絕育的猴子。」他們介紹項目參考了人臉識別技術,透過相片識別出各個猴子外貌,從而避免給猴子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