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黃金周期間,內地客紛紛湧入港購買保險。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 因看好保障範圍廣、性價比高和有紅利回報,許多內地客湧入香港購買保險。圖為保誠簽約大廳。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 內地客來到香港,通過香港保險代理購買保險和交保費。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攝

保障範圍廣性價比高 五口家庭投保15份

五一黃金周期間,大量內地客湧入香港,除了奢侈品店大排長龍外,香港保險因保障範圍更廣泛和性價比高,一向很受內地客青睞,在目前複雜難測的投資環境下,更成為許多內地中產的重要資產配置。香港文匯報記者連日赴尖沙咀海港城保誠保險探訪,大量內地客前來購買保險,重疾險和儲蓄險是熱門險種。保誠一位資深的保險代理人鍾小姐透露,兩位東莞老闆都為自己及家人買了多份保單,「數錢數到手軟」。自2月6日全面復常通關後,她的業務很好,八成客戶來自內地,一個多月收穫了兩三百萬元港幣保費。◆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香港保險以其較內地保障範圍更廣、性價比更高、重疾險有紅利等優勢,吸引了大量內地中產和富豪階層,他們紛趁假期赴港旅遊,購買保險。記者在保誠保險看到,大量內地客在保險代理人帶領下到保誠大樓9樓諮詢和簽單。操內地北方口音的一對年近六旬的夫婦,擬簽單購買重疾險。記者看到鍾小姐時,她手裏正拿着一大沓港幣,全是面額1,000元的,有近100張。她微笑地告訴記者,這是東莞一五金廠客戶讓她代交的保費,一家4人,兩位家長購買了保額100萬元人民幣保單,兩個孩子則分別購買了重疾險和儲蓄險,共有6份保單,這次近10萬元是客戶今年的保費。

如果說一次交10萬元保費讓人吃驚的話,那鍾小姐透露另一家庭購買的保單更令人咋舌,同樣來自東莞的客戶耿先生,在東莞開工廠,較為富裕。一家5人均購買保險,包括重疾險、健康險和儲蓄險共計15份,其中,小朋友儲蓄險每年交5萬美元保費,三個孩子一年15萬美元,合100多萬元人民幣,加上夫妻兩人,年交保費不菲。其中儲蓄險父母準備等孩子成人時交他們自己管理,之前由其代管。

有代理年收保費達1500萬

鍾小姐告訴記者,今年2月初全面通關後,內地客戶過去三年的保險需求一下猛烈釋放。自己內地許多朋友幫忙介紹,有的是客戶的客戶介紹,因此業務很好。那時巨量的客戶擠爆前來交費和諮詢的客服大廳,客戶在大廳和過道排起長龍、打蛇餅。一個多月她收穫了兩三百萬元港幣保費。最近多年她均是公司百萬圓桌成員,一年收到保費約150萬元港幣,而她的上司業績是自己十倍,高達1,500萬元港幣,其客戶九成來自內地。

港買重疾險可收紅利吸引大

內地客偏愛買重疾險和儲蓄險,談到香港的重疾險優勢時,鍾小姐表示,因為除了保障範圍較內地更廣外,還有不菲的紅利,這是內地重疾險所不具備的,內地重疾險只有重疾發生、身故予以賠付,或者退保時賠付,是沒有一分錢紅利。但是,通貨膨脹一直令人們資產縮水,沒有紅利的回報,即使100萬元人民幣的保額,經過二三十年後,資產肯定縮水不少,香港保險重疾險有紅利,可以抵禦通脹。儲蓄險有分紅險的美好前景更吸引內地許多富豪,並成為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香港一些保險公司的儲蓄分紅險整體預期收益率約達到6%,有的甚至達7%。

從事媒體工作的胡小姐告訴記者,「五一」期間與老公一起去海港城附近銀行交了保費,並順便去香港故宮博物館遊玩了一下。疫情三年她無法親身交保費,都是委託香港親友在銀行轉賬,感覺挺麻煩的。恢復全面通關後來港變得方便,她正準備在香港的銀行開戶,可以與保險賬戶綁定,以後每年定期轉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