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近年來,政府每年撥款約14億元營運公共圖書館服務,但最新的審計報告指出,到訪公共圖書館人數持續下跌,另外館藏管理、圖書館運作等亦有待改善。
報告指出,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服務未能滿足讀者需求。審計署抽查30本電子書的預約人數和情況,竟發現有讀者要輪候3.2年。而截至今年1月底,圖書館有約570萬元收費未收回,主要涉及過期罰款及資料遺失賠款,恐會變成無法收回的爛賬。
本港現有82間固定及流動的公共圖書館,上年度獲14.28億元預算開支。審計署檢視公共圖書館的管理發現,近年親身到訪公共圖書館的人次持續下跌,由2015年的3770萬人次,減至2022年的1190萬人次。外借圖書的目標向下修訂後,仍然連續8年未達外借數量目標,外借不足率最高達五成,去年亦較目標少46%。
電子書使用量數年增五倍
審計署又發現,讀者對電子書的需求未獲滿足,部分熱門電子書未能提供即時借閱。數據顯示,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使用次數,2018年有60萬次,2020至2022年增至約320萬至360萬次,增幅約五倍,但電子書量的增幅僅由29萬項,增至49萬項,增幅只有67%。
今年2月,審計署從一個電子書館藏中,選出30本電子書審查,每本電子書有1至15個複本借閱,審查發現,其中14本即近一半未能供即時借閱,而已預約的人數最多達335人,以最長借閱期限7天計算,輪候時間長達3.2年。
未繳過期罰款達390萬元
審計署建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採取進一步措施,鼓勵公眾親身到訪公共圖書館,改善使用量,以及檢視和跟進讀者對電子書需求。
報告又提到,截至今年1月31日,市民尚未清繳的圖書館收費約為570萬元,當中390萬元是過期罰款、約180萬元是圖書館資料遺失賠款、約5.4萬元是預約費用,其餘3000元屬其他收費。審計署指出,相關款項最長拖欠年數達7年,在2016/17至2018/19年度,年內招致的收費總額中,約9%未能在同年清繳,但相關比例持續上升,截至今年1月31日,2022/23年度內招致的收費總額中,約38%尚未清繳。審計署認為,康文署需要加緊追討尚未清繳的圖書館收費。
康文署署長回應表示,同意審計署的建議,並稱康文署已計劃由明年起舉辦「香港全民閱讀日」,配合每年舉辦的香港書展,推廣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