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永 夏

農曆三月三,為古時的上巳節。此時,春江水暖,百花爭艷,春光明媚,春色爛漫。被禁錮了一冬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郊野河畔,洗濯宴飲,遊賞歡娛,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構畫出一幅上巳風俗大畫……

上巳節歷史久遠,其淵源可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周禮·春官》中就有「歲時祓禊」(指3月上巳到水邊洗濯)的記載。到了漢朝,才將3月第一個巳日定為上巳節。魏晉以後,又將上巳節定為每年的三月初三。上巳節的節俗,主要有祓禊、禊飲、遊樂踏青、採野菜和戴薺花等。

祓禊就是到水邊洗濯身體或衣物,以去除污垢。古人認為,這樣就可以將身上的災晦不祥之氣去掉,不再生病、遭災。此俗古書上也有記載。如《論語·先進》篇中,孔子的學生各言其志,曾點就說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裏指的就是3月上巳祓禊。《後漢書·禮儀志》上也說:「是(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潔。」從這些史料中可知,遠在春秋及秦漢時期,3月上巳的祓禊之俗,就已經很盛行了。

與祓禊密切相連的另一習俗是禊飲。禊飲就是到水邊宴飲。時值暮春,河水尚寒。人們在水中洗濯後,須飲酒驅除寒濕之氣,因而產生了在水邊飲宴之俗。由於此俗是由祓禊而來的,故叫「禊飲」。後來,下水洗濯之俗漸漸式微,禊飲也變成單純的宴飲娛樂,宴飲的地方也不限於水邊,郊野泉畔等地方皆可。而一些文人雅士對此道更感興趣,將其發展成為「曲水流觴」的娛樂活動。歷史上最著名的曲水流觴,要數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等名士在紹興蘭亭上的一次歡聚……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等41位文友會於山陰蘭亭,臨流泛觴(酒杯),作曲水之飲。名士們紛紛坐在泉水兩旁,將斟滿酒的酒杯放在木盤上,再把木盤放在水流上方,使其隨水流緩緩漂下。漂到誰的前面,誰就取杯飲酒。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盡興為止。名士們乘着酒興,又吟詩作賦,共賦詩30餘首,後匯成一集,王羲之為之作序,這就是名聞天下、傳至千古的《蘭亭集序》。以後文人雅士們紛紛效法,曲水流觴也便在全國各地流傳。

曲水流觴儘管風雅,但那畢竟是文人雅士們的事,對多數人來說,上巳節來到郊野河畔,主要是玩賞遊樂。漢代人杜篤在《京師上巳篇》一詩中,曾以「窈窕淑女美勝艷,妃戴翡翠珥明珠」的詩句來描寫上巳節到郊外遊樂的仕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代人的春遊習俗。《晉書·隱逸傳》則寫道:「三月上巳,洛中王公以下並至浮橋,士女駢填,車服燭路。」從中可見晉代上巳遊樂之盛。 而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歌名篇《麗人行》中那兩個千古名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進一步反映出唐代上巳節的春遊盛況。至於古人的小說戲曲中,描寫上巳遊樂的文字就更多了。

遊樂不只是遊山玩水,許多人更喜歡到郊野踏青。上巳節時的郊野,芳草青青,柳綠花紅,正是春遊的大好時機。因此這一天出外踏青,在各地蔚然成風。在河北香河、陝西醴泉一帶,直接稱三月三為「踏青節」,踏青成為節日的主要內容。而老濟南的上巳踏青,更是一道亮麗風景。明代濟南詩人王象春在《踏青》詩中寫道:「三月踏青下院來,春衫闊袖應時裁。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黃昏未得回。」他又在詩的按語中解釋說:「三月士女競出城南下院(千佛山下的寺院)踏青,山南花放最盛,攀躋過山,折取擷盈懷袖,猶是太平景象。」從中可以看出,舊時濟南上巳踏青的景況,就像一幅風景大畫,是那樣美麗動人。

除遊樂踏青外,採野菜、戴薺花也是普通百姓喜愛的上巳習俗。

上巳節正值清明前後,此時田間麥苗青青,野菜生發,薺菜開花。許多婦女、兒童這天一早就來到田間,採集野菜。野菜主要以薺菜為主。人們將野菜拿回家,又有多種用法。如福建連江一帶將野菜掛在門上,以祓除不祥;江蘇蘇州一帶則把野菜放在鍋灶上,據說這樣可以不生蚊蟲。而在山東、河南、江蘇、湖北、湖南一些地方,則有薺菜煮雞蛋食用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上薺菜煮雞蛋,一年都頭不昏、眼不花,平平安安。湖南醴陵甚至俗信薺菜煮雞蛋能去百病。不僅如此,薺菜煮雞蛋的味道也頗受讚美。清代詩人葉調元在《漢口竹枝詞》中讚道:「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地米菜(即薺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另一首沔陽歌謠則唱道:「地米菜,蒸蒸菜,一陣香氣飄門外。好吃婆娘聞到了,急急忙忙拿碗來。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臉皮還要戴。」經詩人的這番誇讚,薺菜煮雞蛋的身價也倍增,堪比山珍海味!

在節日期間,人們更習慣將薺菜花戴在頭上。諺曰:「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戴了薺菜紅,一年不頭痛」。在江蘇蘇州,將薺菜花稱作「眼亮花」,女子將其戴於髮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不生目疾。而浙江平湖一帶則俗信戴薺菜花能使人夏天不頭暈。宋代以後,尤其到了近代,上巳節漸漸風光不再,如今更是少有人知。究其原因,主要是它跟寒食節、清明節都集中在農曆二月底三月初,不但時間挨得近,節俗也相似。於是後人便進行了整合,將寒食、上巳的一些習俗融入清明之中,使清明節更加豐富多彩,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節日;而寒食、上巳則淡出傳統節日的陣營,人們只能從歷史記憶裏去尋找它們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