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一提到「朱義盛」(盛口語讀醒),一般指那些模擬的珠寶首飾或可稱作假首飾。及後人們有了共識:如說某人「戴朱義盛」就是訕笑此人佩戴假飾物/手錶來「充大頭鬼」(充上等人)。廣東人有句「豬乸戴耳環」,意思是醜婦刻意裝扮也難掩其醜態,於是有人就聯想到「朱義盛」莫非就是由「豬耳繩」而來的。

原來「朱義盛」是人名,且真有其人。 「朱義盛」是佛山人,於清道光年間(1824年)以本名作名號在佛山開設了加工金飾店,主要製造和售賣鍍金首飾。由於工藝很好,不是行內人是很難看出真偽的。買不起真金首飾或想瞞天過海的人就來光顧「朱義盛」了。漸漸地,「朱義盛」就成了「假貨」的代名詞。

說來又說,舞台上的戲劇都是由演員演繹古代的故事,所有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當然是扮演的「假貨」,於是有以下一句歇後語:

戲台上的帝王將相——都是假貨!

1926年,一家名為「老實公司朱義盛」的店舖於上海街、文明里交界開業,賣的正是「朱義盛」。不打正「朱義盛」名號的原因大抵是恐防原業後人追究罷。據悉名號中「老實公司」四字是店舖的經營宗旨——老實作業,絕不取巧。1988年,該店舖遷至新填地街。隨着油麻地區人口老化,這家老舖的生意無以為繼,終在2010年9月28日結業,「朱義盛」之名就此悄然消失。

「山寨」原指綠林好漢佔據的山中營寨——在山中險要處沒有防守的柵欄的村莊,現有非正規工廠生產的意思。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香港的家庭小規模加工工廠多設於山坡上設備簡陋的木屋內,因而得「山寨廠」之名。及後坊間有所謂「山寨模式」,指的是仿製的、假冒的對象或人物;引申為「冒牌」、「老翻/翻版」(盜版)的意思,優質的「老翻」則稱為「A貨」。值得一提,在銷售玉石的行頭中,「A貨」乃指未經人工加色的天然玉石。

目前「山寨版」的東西包羅萬象,如名牌衣飾、皮包、智能手機等;雖然價格便宜很多,但質感及功能卻有很大差別。隨着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正版價格急劇下調,大大縮窄與「山寨版」手機價格的差距。其實,「山寨版」手機是一款高仿雜牌手機,生產者並無自己的生產線技術,外型及功能通常模仿一線品牌手機,然後自行取個品牌名字,定價約為品牌手機的三分一。雖有價格上的優勢,但是對用家或會造成一些危害,如其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安全性,劣質電池在充電時容易引起電池爆炸或發生火災等。

有專家指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一般通過「複製、模仿、學習、借鑒、改良、創新」這條「山寨版」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