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66%料今年業務有增長 91%擬尋求外部資金
全面通關加快香港經濟復甦,本地小型企業對未來增長抱持高度期望。有調查顯示,隨香港經濟狀況改善,66%的本地小企業預計今年業務將會增長,而通關和經濟復甦亦令高達74%的受訪香港小企預期海外銷售增長,數字創紀錄新高。營商和經濟信心增強,促使小企計劃今年內增聘人手及創新,預計企業海外銷售收入和創新將支持本港經濟復甦和長遠增長。◆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澳洲會計師公會訪問了亞太區11個市場4,280家小型企業(其中312家來自香港)後,公布了最新「亞太區小型企業調查」年度調查。調查顯示,香港小企已回復至2018年的業務增長水平,56%受訪者表示去年已實現業務增長。鑒於今年前景亦見明朗,65%受訪小企預計本地經濟將會增長,數字創歷史新高。
58%擬今年增聘 遠勝去年
同時,本地小企今年的增長預期已回升至2019年前水平,66%受訪者預計公司業務將在未來12個月內有所增長;多達74%的受訪小企預計今年海外銷售收入將會增加,數字創2009年以來紀錄新高,並遠超所有受訪的亞太區市場。今年樂觀的營商情緒亦引發了新的招聘熱潮,58%受訪者計劃今年增聘人手,高過去年的26%。疫後營商環境反彈,商戶信心上漲亦驅使89%的香港小企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創新,數字創歷史新高。
受訪小企稱,去年最有利公司發展的兩大因素分別是客戶滿意度改善和成本控制,惟新冠疫情及競爭加劇則持續不利公司發展。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葉耘開表示,有賴政府紓困措施支援,香港小企度過了最艱難時期,並在2022年下半年快速復甦。事實上,去年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對鼓勵僱主挽留和招聘員工起到積極作用,調查顯示,去年有54%小型企業增聘了人手。一些企業一直以創新和科技作為業務核心,並通過尋求外部支援有效應對疫情衝擊,他們也最有可能在今年繼續蓬勃發展。
中小企融資困難已見解決
報告同時調查了香港小企的融資狀況,74%企業去年曾從外部獲得資金,這些資金分別來自銀行(28%)、政府資助(26%)、投資者(14%)、風投基金/天使融資(9%)、個人資產(8%)及其他(15%),以應付企業生存(58%)、填補日益增長的租金(58%)、彌補開支增加(57%)、用於應對債務人延遲還款(54%)、用於購買資本資產/企業增長(54%)。在將政府資助作為主要融資來源的受訪者中,有92%認為容易或非常容易獲得此類資金,意味着「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和「防疫抗疫基金」等有效幫助中小企解決融資困難。
今年則有更多小型企業(91%)計劃尋求外部資金,比去年高出17個百分點。今年香港小企尋求外部資金的主要原因分別是用於購買資本資產(51%)、企業增長(50%)和填補日益增長的租金(49%),亦有企業為了企業生存(46%)和彌補開支增加(46%)而融資。至於償債能力方面,58%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2個月償還債務容易,而預計今年容易還債的小企更達61%。公會又指出,疫情持續促使企業數碼轉型。香港小企去年的網絡銷售收入顯著增加。78%受訪者去年從電商渠道獲取的收入超過一成,較2021年升25個百分點;另有84%的企業通過八達通、支付寶和PayMe等。
消費券促進港企數碼轉型
梁迪峰補充指,特區政府推出的一萬港元電子消費券計劃是促進數碼轉型的主要動力。去年香港小企投資最多的科技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及聊天機械人(14%),而投資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及電腦設備亦分別達13%和10%。另外,有93%的受訪小企曾於去年尋求外部建議,主要諮詢對象包括銀行或金融公司(43%)、資訊技術顧問(42%)和商業/管理顧問(3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