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總商會聯同MWYO青年辦公室的調查指,僱主及僱員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成效感到正面。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逾90%僱主滿意成效 智庫倡按學歷增補貼額

香港特區政府於2021年初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於去年宣布恒常化計劃。香港總商會聯同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於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該「計劃」整體頗為成功,約90%受訪僱員指「計劃」有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吸收更多工作經驗;逾90%僱主指已達成當初參與「計劃」的期望,不少更以高於「計劃」的標準薪金續聘僱員。調查同時發現,70%離任僱員表明無信心於短期內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另覓心儀的工作,分析發現這與他們對內地稅務或資助等安排欠缺了解、期望的薪金水平與內地普遍水平有落差等有關,建議為僱員提供告知相關資訊的支援措施,並按學歷提升薪金補貼額度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總商會與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於去年11月至12月成功訪問了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88名僱員及28名僱主,並在昨日發表第三階段成效調查結果。

近七成推薦朋友參加

調查結果顯示,約90%受訪僱員指參加該「計劃」有助他們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及吸收更多工作經驗,近70%受訪者指會推薦朋友參加「計劃」。在僱主方面,逾90%受訪者指最初參與「計劃」的期望已達成,13間成功招聘的公司中有10間已決定續聘參加計劃的僱員,大部分更給予僱員高於18,000元的「計劃」標準薪金及其他津貼。

調查發現,僱員大致認為自己相對內地大學畢業青年有優勢,但在不會留任的僱員中,逾70%表明沒有信心能於短期內於大灣區內地城市找到心儀工作。分析發現,該批僱員相對缺乏專業技能和適應能力,也欠缺對內地的稅務或資助等安排的了解,而他們期望的薪金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普遍水平存在落差。

MWYO特別顧問羅祥國表示,該「計劃」整體頗為成功,尤其是「計劃」全程在嚴峻的疫情和嚴謹的防疫措施中進行,大部分僱員均能完成「計劃」並獲公司續聘,實屬難能可貴,「僱員及僱主的評價一直以來都能維持正面,特別是大多數僱員均能更加了解大灣區內地城市、明白自己與內地畢業青年的優勢和欠優勢的地方。」

更值得鼓舞的是,大部分僱主都滿意僱員的表現,並作出續聘安排及繼續參加恒常化「計劃」,他認為這證明了無論僱主抑或僱員都能獲得益處,實現多贏局面。

MWYO建議「計劃」可升級為「大灣區人才庫計劃」。特區政府應按學歷提升補貼額度,例如學士畢業生僱員的標準薪金訂為兩萬元,碩士畢業生僱員為2.3萬元,僱主則與現時一樣給予8,000元薪金,相信略為調升薪金水平能吸納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參與「計劃」。

MWYO又建議擴大香港青年的申請資格,由現時3年內畢業的學士學位或以上的申請資格,擴大至5年內畢業的香港青年,可讓更多有興趣的青年參與,亦有助僱主聘請合適人才。

他們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內地各省市政府部門的經驗,委託適當機構為僱員在當地直接提供職場內外的支援,協助他們盡快適應內地工作和生活,例如告知內地稅務、勞工法等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