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美國今年連加兩次息、累加半厘,惟港銀仍按兵不動未跟隨,在港美息差擴闊、長假期臨近,加上近期焦點新股欠奉等因素下,資金流出致港匯昨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紐約時段承接71.04億港元沽盤,料本周四(6日)港銀體系總結餘將跌至699.15億港元,跌穿700億港元,較兩年前最高的逾4,617億港元大跌近85%。有分析認為,港匯短期內未必會頻頻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港銀體系結餘跌至約540億港元料已「見底」,因此籲市場無需過慮。

今次是金管局年內第3度入市接錢,對上一次是今年2月中,當時承接了148.68億港元沽盤。港元拆息昨個別發展,其中隔夜息微升至1.19976厘,而1星期及2星期拆息分別跌至2.11179厘及2.44554厘,與供樓按息相關的一個月拆息微跌至3.00316厘,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3個月拆息亦微跌至3.62566厘。長息方面,半年期報4.00952厘,一年期報4.2297厘。截至昨晚8時,港匯報7.8499。
參考金管局數據,港銀體系總結餘最高峰為2021年1月4日,當時港銀體系總結餘逾4,617億元。其實自2020年4月起,受惠中概股回歸及新股暢旺,令熱錢不斷湧港下,港銀體系總結餘由當時不足600億元,短短約半年時間已翻幾倍,同年10月起已升穿4,000億元,「水浸」情況也維持逾一年,至2021年11月才跌穿4,000億元水平。而在2019年的大部分時間,港銀體系總結餘大多處於500多億元水平,因此現時情況只是快將「打回原形」。
待港息追上美息 套戥將減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認為,港銀體系結餘自去年11月跌穿千億元後,港匯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的次數已經不算太頻密,她預計港匯短期內不會多次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料港銀體系結餘將以較慢方式下降,又指參考以往經驗,當美聯儲停止加息後,港息會慢慢追上美息,令套戥交易減少,屆時港銀體系結餘跌幅就會「見底」,預料「底線」為約540億元水平,將是2018年美國加息潮以來的低位。
留意多項因素可推高拆息
李若凡預期,美國5月加息後美息將維持高企,不過仍受制於美國當地的經濟數據如通脹、失業率等數據,以及美國銀行業整體情況。她提醒,美聯儲加息步伐的風向變化很大,故目前難以很明確判斷5月後會不會減息。至於香港方面,當港元短暫需求加大,港元拆息抽升速度亦會加快,未來要留意大型新股上市集資、半年結及企業派息潮等因素,都有機會令港元拆息上揚。
港銀結餘「歸零」可能性低
對於不少市場人士關注未來會否出現港銀體系結餘「歸零」情況,有熟悉本地財資市場人士認為,有關可能性很低,雖然現時港銀體系結餘由最高峰大減85%,不過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前,當時量化寬鬆仍未普及前,港銀體系結餘長期只有約數十億元,聯匯制度仍有效運作,相對下目前水平仍算「龐大」,意味着對拆息的影響相對輕微,不過他亦提醒,一旦市場銀根緊張,拆息的敏感度便會大大提高,屆時套戥交易亦更加謹慎。
油價升通脹惡化 美或延長加息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歐美銀行業動盪,加上經濟衰退的憂慮,曾拖累油價在3月份一度跌穿每桶65美元,至15個月低位。油組與盟友(OPEC+)日前突然宣布減產,刺激油價連日回升,紐約期油昨高見81.69美元,布蘭特期油升至86.44美元。市場人士指出,油價回升將可能使歐美通脹再惡化,迫使美國延長其加息周期,也使全球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
今次油組減產的決定,引起美國政府不滿。白宮表示,鑑於當前的通脹環境,油組減產的決定並不明智,美國將繼續與所有生產商合作,以確保能源市場支持經濟增長,並為美國消費者降低價格。
據《金融時報》引述熟知沙特決策的知情人士稱,白宮此前曾向沙特方面保證,若油價下跌,美國將購買原油補充去年為抑制通脹而釋出的戰略石油儲備,但美國上周卻突然反口,令沙特感到憤怒,因此推動今次的OPEC+減產以反擊。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大宗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形容,沙特今次的減產措施,是「沙特優先」政策,顯示沙特正在結交「新朋友」,例如在中國斡旋下,沙特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在與美國政府關係惡化後,沙特正尋求獨立於美國的經濟戰略,並向美國表明,這不再是美國獨大的「單極世界」。
OPEC+減產 油價料闖100美元
高盛的報告稱,與去年10月OPEC+宣布減產時的全球經濟表現疲弱相比,目前全球原油需求其實正在回升,特別是內地復甦強勁帶動了需求。高盛估計,OPEC+今次減產可能會提振油價7%,從而提高沙特和OPEC+的石油收入。
CMC Markets分析師Tina Teng表示,考慮到中國疫後經濟重新發力,以及俄烏衝突持續,OPEC+減產措施可能會令油價再次邁向100美元大關,扭轉歐美國家整體通脹下行的趨勢,也令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決策更複雜,不排除會使聯儲局延長今次的加息周期,從而增加歐美銀行持有債券的風險。
歐美銀行所持債券風險增加
為抑制通脹,自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已連續9次加息,當前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歐洲、英國等貨幣當局也跟隨美國貨幣緊縮政策。但激進加息正在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3月以來美歐銀行業危機就是其後果之一。未來美歐央行貨幣政策節奏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卡倫·瓦爾德警示,有關貨幣當局應從2021年忽視通脹、錯過加息時機的代價中吸取教訓,「油價對通脹的影響非常重要,當勞動力市場緊張時,成本衝擊會產生更大效應,使通脹更加持久」。美國聖路易斯聯儲銀行行長布拉德承認,油價波動可能加劇通脹,並使貨幣當局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