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多年沒去日本,一大發現是電子支付的方法更普及了,例如從前只能用iPhone增值他們的交通卡,現在Android機也可以了。

現在都是用信用卡增值,目測交通(如我們的八達通)IC卡最廣受應用,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牌子,但都是通用的。東京及關東用「Suica」、「PASMO」;大阪等關西用「PiTaPa」;名古屋等中部地區用「TOICA」、「manaca」;九州用「SUGOCA」、「nimoca」、「快捷卡」(Hayakaken);北海道用「Kitaca」。無論是汽水機、交通工具或店舖付款,大多都接受IC卡。而最重要是我們去遊樂園玩,場內有不少遊戲都獨立收費,什麼卡都不接受,唯獨接受現金及IC卡。我們難得有IC卡,不斷用信用卡增值,省卻很多找贖時間,也不用帶着硬幣四圍走。

IC卡是一個驚喜,的確最方便,但用信用卡增值匯率不算好。出發前,朋友都介紹有扣賬卡(Debit Card),說所有地方也能用,包括汽水機。但原來朋友多去大城市,我們去日本旅遊則多去市郊或小市鎮,汽水機都不能掃卡,小店也不收信用卡或扣賬卡,幸得IC卡救命,乘車也便宜了。不想蝕匯率的話,可用現金增值。當然,信用卡有時會做海外簽賬優惠,記得先登記才能享有。

扣賬卡最好是趁匯率低時,可以隨時入錢到戶口,在日本用時,便不受當時當日的匯率影響。大酒店及餐廳都收扣賬卡,感覺也划算。信用卡綁定電話不同的Apple Pay或Google Pay也可以用,但偏遠地方電話信號不好,便要用實體信用卡了。日本地方大,我們有時去偏遠一點的山中景點,已經收不到信號,唯有用現金或實體卡。

電話信號的話,現在多人用上台漫遊,少用付費電話卡,我和太太兩樣也有嘗試。如果不是太大用量的話,電話卡便宜少許,但若一般日常用量,上台轉漫遊已很夠用,也不用換卡。現在價格也愈來愈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