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與香港有類同的住屋問題。圖為韓國首爾。 資料圖片

盧銘恩 華坊諮詢評估董事總經理

住屋問題是困擾許多國家的事情,對於許多都市人來說,住在狹窄、負擔不起的公寓裏仍然是一個乏味的現實。

根據韓國官方國家統計機構(KOSTAT)的數據,個人家庭佔韓國房屋總數的29.8%。據估計,到2037年,韓國有將近35.7%的家庭為一人家庭,反映傳統大型單位的需求有下降的趨勢。此外數據中提到,在2019年20至34歲的年齡段中,租金支出佔工資比為20%。青少年在沒有花費任何工資情況下,在首爾買房大概需要花13.5至21.3年。到2020年,該估計年份更是達到16.7至24.2年。這是因為韓國房價的上漲速度已經超過了收入的增長水平。

辦公室酒店附帶生活配套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已經發展出一種名為「Officetel」的獨特住房類型。Officetel是以辦公室(Office)和酒店(Hotel)的英語名稱混合體,換句話說就是住宅和商業單位的多功能建築物,為住客提供工作設施並附帶基本生活配套。直至近年,韓國有人以Officetel作為藍本並與共享經濟的概念結合,發展出一種嶄新的居住理念和趨勢,提倡共享生活空間並提供靈活和以人為本的住房選擇。共享生活空間的居住理念正在韓國升溫。例如位於江南區的The Treehouse,由近幾年推出自己的共享生活品牌的韓國建築商之一的Kolon所建造。該項目由72間設施齊全並風格各異的工作室組成,當中不乏一些獨特的功能,包括共同工作空間、公共屋頂露台、公共廚房、公共電影院和公共寵物公園,以提供齊全及豪華設施的公寓作賣點,吸引年輕的專業人士。

在2020年,韓國房地產投資公司IGIS Asset Management與韓國房地產開發公司Mangrove創建了一個2,500億韓圜有關共享生活空間的盲池投資基金。除此之外,香港房地產私募股權公司基滙資本(Gaw Capital Partners)正部署一個房地產基金並計劃在首爾投資Officetel Towers。該項目位於首爾中央商務區,是一棟集辦公、Officetel和零售於一體的雙塔建築。該物業總建築面積為91,461平方米,地下7層為零售及停車場。

士丹頓街推「共居」單位

反觀香港,與韓國有類同的住屋問題,共同生活空間的概念在香港地少人多的情況下或許能應運而生。市建局在中環士丹頓街展開招標,目標是希望將該物業重新布局,改劃成38個不同大小的單人或雙人「共居」單位。每層設有共用廁所、浴室和廚房,讓該層單位的居民使用。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