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實測抵港貨物發臭 向營銷者追究即被拉黑
跨境代購行業仍未完全規範化,部分代購利用香港禁生肉、未禁熟食的法律灰色地帶,攜帶外賣熟食穿梭兩地;更有代購以身試法,把一些需要衞生證明和進口許可證的生肉、凍肉,甚至活生生的寵物也放上代購清單中。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在多個社交平台試買內地冰鮮或冷凍食物,有代購聲稱「當日落訂、翌日抵港」,但其配送的小型客貨車並無冷凍鏈設備,貨物長期暴露在室溫下,當記者收貨後才發現「中伏」,有關冰鮮貨品已變質、發出陣陣異味;記者隨即向代購追究卻被「拉黑」,投訴亦無門,可見跨境代購對消費者缺乏保障。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透過社交平台,聯絡到一間專門把深圳冰鮮或冷凍產品配送到港的運輸公司。該公司客戶服務職員表示,顧客可自行用手機在深圳盒馬等超市選購乾濕貨,下單後送到公司位於深圳的倉庫,或者由該公司派專員到超市採購,然後送到香港客人的府上,通常「當天落單、第二天取貨」。
要使用這項服務,客人除須支付產品本身的價錢外,亦要負擔配送費和冰袋打包費。客服介紹,若單一交易的產品重量在20公斤之內,運費為每公斤12元人民幣,另加香港配送費,以及15元人民幣冰袋打包費;當中香港配送費按地區而定, 新界九龍為85元人民幣,港島、離島及西貢偏遠地方為135元人民幣。
運費包裝貴 發車時間「撞彩」
記者落單要求在深圳一間超市代購一隻冰鮮雞以及6隻鮮蠔,配送到港島,產品本身價格為89.8元人民幣,3公斤重,配送費186元人民幣,加上產品價格,共275.8元人民幣。而在香港超市及街市,相同質量的冰鮮雞及鮮蠔價格大約160港元至300港元,在內地採購不見得划算許多。
而送貨安排也要靠彩數。客服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由於不是每日都發車派送貨品,由於記者錯過出車時間,要多等一天才能收貨。換言之,冰鮮雞及鮮蠔在倉庫及運輸路上逗留了逾24小時,其間冷凍配置是否理想,客人不得而知。
至第二日下午3時的預定收貨時間,記者終於收到取貨通知。不過,記者發現這些生肉竟然由一架普通客貨車運送,車內並無任何冷凍裝置,司機只簡陋地用發泡膠箱盛載貨物。記者提着貨物上樓,馬上打開查看,內裏幾個冰袋沒有融化跡象,冰鮮雞肉眼看沒有滲血水及傳出異味,未見變質;但打開鮮蠔的包裝,陣陣發霉的腥臭味撲鼻而來,疑似已經滋生細菌及變質。中伏後,記者向客戶追究卻被「拉黑」,投訴也無門。
貨運業者:或涉虛報避抽查
從事兩地貨運的團體負責人蔣志偉指出,冷凍肉、凍禽類等生肉必須有香港食環署發出的進口許可證,以及生產地發出的衞生證明書才能進口,同時運載有關食物的車輛需配備冷凍裝置,視乎裝載的產品設定溫度,以冰鮮食物為例,一般介乎攝氏0度至5度;冷凍產品則需攝氏0度以下。食環署職員亦會在口岸向持有進口許可證的車輛進行抽查。
對於記者訂購的冷凍肉竟以普通無冷鏈裝置的客貨車配送,蔣志偉強調冷凍肉全程要保持低溫,否則肉質會受到破壞、滋生細菌。
他表示,跨境貨車若報稱運送非管制貨品(如食物之外的乾貨),過關時的檢查較寬鬆,抽查比率不高,不排除一些代購冷凍肉的貨車虛報,以增加順利過關機會,但他提醒虛報屬違法行為,「所有報關都要符合條例,與事實不符屬違法,或涉及走私,司機可能被判坐牢,運輸工具亦會被充公。」
香港特區政府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過去5年共檢控109輛經香港海關截查、違反《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規例》第132AK章規定的貨車,在沒有衞生證明書或書面准許的情況下進口肉類或家禽。食安中心與相關政府部門保持緊密的情報交流和合作,並採取聯合行動,以打擊非法進口食物活動。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任何在香港出售擬供人食用的食物,不論進口或本地生產,必須適宜供人食用,違例者最高罰款50,000元及監禁6個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