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救援隊成功救出一戶家庭5名人員,母親在擔架上向救援人員伸出大拇指表示感謝。
◆每一場成功的救援都離不開各國救援隊員的合作。
◆ 何軍(右)與土耳其當地最大救援力量的領隊(左)曾在尼泊爾地震中並肩作戰。
◆隊員查看坍塌的房屋。
◆公羊救援隊與土方救援人員合影留念。

公羊隊創始人:慶幸擔當一分子 傳遞中國人的善意

「大災面前,人類本就是一家人。」馳援土耳其回國的何軍將一枚土耳其外交官贈送的國徽別在了帽簷上 ,風塵僕僕。他是中國首支赴土耳其地震災區實施救援的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的創始人,這一次他所帶領的先遣隊救出了9位倖存者,也感受到了當地百姓的善意。

在土耳其,何軍見到了許多老朋友,他們是來自全世界的救援隊伍。「我在哈塔伊省遇到了土耳其當地最大救援力量的領隊,他一眼就認出了我,我們曾在2015年尼泊爾地震的救援行動中並肩作戰。他大步走向我,拍拍我的肩膀,說我代表土耳其人民謝謝你們。」何軍回憶道,在整個救援的過程中,他還遇到了來自日本及中國台灣的救援隊,但大家都是簡單交流幾句,便趕往下一個救援點了。

「跨國救援不是軍備競賽,需要各國團隊的通力合作。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通力合作,盡全力去挽救每一條生命。」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俞晝杭州報道 圖:受訪者供圖

如果仔細觀看何軍從土耳其發回的視頻,你會發現,公羊隊的隊員們很少在鏡頭前露臉。視頻裏,他們永遠在伐木、破拆、操縱儀器、匍匐前進……直到倖存者在一片歡呼聲中被抬了出來。「我們是去救人的,不是去表演的。」何軍解釋道,土耳其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有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再加上當地的救援人員能用家鄉話交談,因此在救出人以後,隊員們會有意識地請土方隊員將倖存者抬出去。

災民心懷感激連連致謝

「我們的外套上繡着中國國旗,對於尋求幫助的人們來講,知道我們是來自中國的救援力量就可以了,別的都不重要。」何軍談起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有關國際救援的細節,那是在2018年的泰國清萊洞穴救援中,英國潛水員首先找到洞中的孩子時,開口說的是「我是救援隊員」,而非「我是英國救援隊員」。把好消息帶出洞後,這位英國潛水員還低調地將功勞歸給了泰國軍隊。

「這個細節對我的震撼太大了。我在想,如果是我,會不會脫口而出『我是中國救援隊員』。」何軍感慨道,事實上,在災難面前,人類本就是一家人。「就像這次我們在土耳其,遇到了許多善良的當地百姓,他們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還將分到的口糧送到救援現場,說救援需要體力,要多補充營養。而且他們並不是送給某支特定的救援隊伍,只要是來土耳其救人的,他們都心懷感激,一遍遍地說謝謝你們。」

每當看到這種場景,何軍都會慶幸自己也是國際救援力量中的一分子。「這次救援,我們經歷了很多次的大生和大死,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善意。」何軍說,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看到各國的救援隊員,市民們都會自發鼓掌,這是他們對人道主義的感恩。

首支抵埗中國社會救援力量

「幫忙不添亂,是我們公羊救援隊的行動宗旨。」何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從國際標準來講,如果一個國家需要國際援助,它會在INSARAG發布招募信息,民間救援團隊通過招募,才可以用其名號到受災國救援。「這是一個在聯合國框架下運作,由災害管理人員、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和城市搜救隊員組成的人道主義援助機構。」何軍說,跨國救援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需要科學的指導和保障。

記者了解到,1985年墨西哥城發生了7.8級大地震,在地震救援行動中,由於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統一的行動規範,造成了130多名救援人員喪生。而這樣低效無序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了1988年亞美尼亞的地震救援行動中。由此,參加了這兩次大地震國際救援的專家們發起了組建一個能夠促進國際城市搜索與救援領域發展的組織的倡議,最終在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框架下成立了INSARAG。

「土耳其地震發生後,最初報道有四十多人死亡,但通過分析現場的人口密度,我們判斷,這肯定是一場很大的地震。因此我們立刻開始做國際救援準備,先對旅行證件和線路進行確定,同時籌集救援裝備和器材。」何軍告訴記者,其實在2月6日傍晚大家就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但由於航線選擇受限,需要轉機,只能選擇2月7日最早一趟航班從杭州出發,到香港轉機前往土耳其,最後抵達哈塔伊省。

在獲取聯合國INSARAG落地簽註後,救援隊迅速與在當地的後勤保障力量匯合組成16人編隊,共攜帶10套救援裝備和大量木支撐套件立即趕赴伊斯肯德倫市的救援現場,連夜投入救援行動。「我們的INSARAG認證編號為CHN-10,其中CHN表示我們來自中國,後面的數字1-9表示官方救援力量,10開始則代表社會救援力量。CHN-10意味着,我們是首支來到土耳其的中國社會救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