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年會 財金官員談應對全球變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耀斌18日在北京出席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時表示,大國博弈驅動國際分工秩序重構,面對全球變局,中國必須善於化危為機,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史耀斌提出着力打通影響「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堵點,防止內外循環脫鈎,加大財稅幫扶力度助力中國企業「出海」及搶佔供應鏈中高端,提高中國參與和構築全球供應鏈的主動權,同時要推進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對外開放。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於3月18日在北京開幕,會議主題是「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多位來自財政、金融等領域高官出席論壇闡述中國對外開放政策。
防止內外循環脫鈎
史耀斌在談到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時指出,經濟全球化從高潮轉向低潮,地緣政治衝突愈演愈烈。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增速放緩,大國奪鏈的博弈加劇,脫鈎、斷鏈暗潮洶湧,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布局由「成本至上」轉向成本、市場、安全等多因素並重。
「目前美國的部分銀行和西歐的部分銀行已經顯現了運轉和信用的難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陷入了債務困境,制約了全球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降低了宏觀經濟政策應對全球的經濟衝擊和衰退的有效性。」而在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史耀斌由此指出,面對全球變局,善於化危為機,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當前要着力打通影響「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堵點,防止內外循環脫鈎。
推進立法 打通「雙循環」堵點
他提出多項打通「雙循環」堵點的措施,首先是推進立法,將制度性開放的頂層設計與國家發展戰略一體規劃、一體推進,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史耀斌說,目前研究推動的立法包括,推動國有資產的綜合立法,完善財政預算的法律制度體系,推進稅法典的編纂,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保證標準體系的立法研究。
與此同時,中國要完善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破除制約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與國際市場對接規則、協調規制,發揮自貿區和自貿港壓力測試實驗室的作用,探索開發新舉措。
堅決遏制金融服務業等壟斷格局
另外,「加大財稅幫扶力度,提高中國企業打入海外市場和供應鏈中高端的能力,提高參與和構築全球供應鏈的主動權。」在史耀斌看來,「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是中國重構供應鏈的重要支點。
史耀斌提出,依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構,促進與沿線國家核心生產要素、區域優勢資源、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合作,深入挖掘RCEP的市場潛力,在RCEP框架下構建區域市場生產網絡和金融體系,適時推動RCEP協定升級。
史耀斌還提出,中國必須抓住、抓穩新一輪生產革命的脈搏,加強金融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開放水平。同時,堅決遏制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壟斷格局,推進相關行業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且健全系統性風險的評估、防範、預警和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特別注重對跨境資本流動方面短期「熱錢」的監管,統籌擴大開放與維護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