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核電站外洩放射性物質氚 州政府知情不報
美國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部門周四表示,該州一座核電站去年11月21日發生核污水洩漏事故,合共約40萬加侖(151萬升)含放射性物質氚的核污水外洩。然而聯邦監管部門和州政府在事發第二天收到報告後,竟拖延近4個月,直至近日才將事件公之於眾。涉事能源公司辯稱,洩漏的核污水不對公眾構成安全威脅。當地居民則痛批涉事各方都未第一時間通報事故,只會嚴重打擊民眾對當局的信任。
今次涉事的蒙蒂塞洛核電站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市西北約55公里,是一座密西西比河上游附近的城市。涉事公司Xcel能源承認,事故發生在核電站兩座建築物之間的水管中,且核污水的含氚量遠高於美國環境保護局的標準。但Xcel能源仍辯稱,公司迅速採取行動遏制核污水在核電站廠區外洩,「這不會對當地社區或環境造成健康和安全風險。」
Xcel能源稱事發翌日,明尼蘇達州地下水監測系統已監測到核污水洩漏,公司也將事故向聯邦核管理委員會和所屬州政府通報。公司其後不斷抽取地下水,嘗試儲存並處理核污水至今,「我們對20多個事發現場附近的井水樣本檢測證實,洩漏的核污水被控制在廠區範圍內。」
回收25%氚 飲用水未有殘留物
至於為何不盡早公開此事,Xcel能源辯稱若事件對附近居民健康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公司會迅速告知,「但在今次事件中不存在這種等級的威脅,所以我們專注調查事發情況,避免事態擴大。」Xcel能源亦透露,公司現時回收約25%外洩的氚並控制在外洩區域,當地飲用水中暫未檢測到殘留。
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核電站的副產物之一。核能專家解釋,氚會散發出微弱的輻射,若維持在低濃度水平通常不會穿透人體皮膚,以氚水或氚氣形式進入人體亦多會被排出,但不排除伴隨受污染食物出現碳氫化、長期停留在人體的可能性。研究亦顯示相較人類,水生動物尤其無脊椎動物更容易受到氚影響,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生長和繁殖周期改變等。
擬建蓄水池作永久解決方案
明尼蘇達州污染控制局周四宣稱,今次事故的核污水外洩已經停止,沒有流入密西西比河或污染飲用水源。但當局似乎仍未完全否認污染風險,僅表示「我們正在努力確保盡可能徹底地完成清理工作,將飲用水供應的風險降到最低或沒有風險。」
Xcel能源提到,公司已將回收的核污水轉移到工廠內的污水處理系統,考慮為此建造蓄水池作為永久解決方案。Xcel能源亦稱後續檢查沒有發現其他洩漏點,公司會再檢查事發管道,以更好了解為何會發生類似事件。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