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全面通關令香港旅遊業迎來轉機,惟相關從業員已在行業冰封逾3年間大量流失,以致目前不時出現「有團無人帶」的尷尬情況。勞聯一項調查顯示,81%受訪從業員已轉職離開旅遊業,其中僅23%已重操舊業,不「歸隊」的主因是認為行業前景不明朗。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建議特區政府向從業員派發為期半年、每月約5,000元復工獎勵,料只涉及不足1億元開支,以吸引員工重返行業。
逾八成受訪者冀設底薪保障制
勞聯及香港旅遊業組織聯盟於上月底至本月初成功訪問553名旅業聯盟會員,其中81%指曾因社會事件及疫情關係而轉職離開旅遊業。截至本月4日僅23%已重返旅遊業。在346名未「歸隊」的受訪者中,「行業前景不明」(80%)是令他們不想再從事旅遊業的最大障礙,其後是「薪酬待遇不理想」、「沒有晉升階梯」及「團數不足」等(見表)。
103名重返行業的受訪者中,約93%指全面通關後工作量與疫情前比較少很多,約64%指現時收入僅得疫前的10%;91%認為現時來自旅遊業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日常生活費。
被問及有何措施可改善業界現狀,82.5%未「歸隊」受訪者建議政府設立旅遊業底薪,57.3%贊成設立特定行業津貼,45.6%希望改善旅遊業整體環境配套。
資深導遊張春輝昨日表示,已從業近30年,負責接待內地團,從領隊一路做到導遊,疫前每月收入高達3萬至5萬元,主要是旅客定點購物產生的回佣,「有關收入雖高卻無保障,因為導遊沒有底薪,還要經常自行墊資支付司機薪資、餐費等團隊支出,有時墊資額高達數萬元,向旅行社追討亦未必順利。」
林振昇表示,墊資問題是旅遊業長期存在的陋習,無底薪令從業員認為職業不夠穩定,故若要吸引員工回流,旅遊業必須自我改革,包括旅行社不應再將風險轉嫁給僱員,而是要給予導遊帶團底薪。政府亦應主動帶動業界增設導遊底薪制,以每日不少於1,000元為宜,以優化薪金結構。
他指出,旅遊業監管局已公布《持牌人持令》,列明旅行社不得要求導遊給予不合理墊支費用,同時應盡快給予墊支費用,「但不合理的定義不夠清晰,執行上或會模棱兩可,希望旅監局加強宣傳,並在接獲導遊投訴後應即時介入調查。」
冀復工獎勵每月派發5000元 為期半年
勞聯並建議政府應發放為期半年、每月5,000元的復工獎勵,鼓勵從業員重投旅遊行業。香港旅遊業組織聯盟主席黃嘉毅指出,目前全港持牌導遊約有5,000人,但實際僅約3,000人屬有望從業的活躍導遊,向他們發放復工獎勵的總開支估算不足1億元,相信政府能夠負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