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線下業務辦理諮詢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賀鵬飛 攝
◆蘇州工業園區「審管執信」信息化交互平台。 香港文匯報 記者賀鵬飛 攝
◆企業通過自助機領取智慧登記生成的營業執照。 受訪者供圖

開發「審管執信」信息化交互平台 大數據暢通部門銜接

「以往IPO前辦理無違規證明需要跑9個部門,提交62份材料,最快也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好,現在只要網上提交材料,最多10天就能搞定。」正在衝刺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星德勝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薇薇,感受到「互聯網+放管服」改革帶來的便利。她表示,不僅各種行政審批效率大大提高,大部分監管都是在網上「無感式」進行,真正做到了「無事不擾、有事必應」。

星德勝科技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在全國首創構建「審管執信」多元聯動閉環管理體系,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打通「審批、監管、執法」全鏈條,並創造性引入「信用」賦能理念,破解部門間銜接不暢、數據孤島等問題,在持續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的同時,也在防範化解企業風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香港文匯報記者 賀鵬飛 蘇州報道

「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中共十八大後,內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項重大舉措。隨着改革持續深入,行政審批極簡化、智慧化、便利化趨勢逐步加強。但實踐中,在大幅放寬前道審批的情況下,後道監管執法改革卻相對滯後,導致審批和監管執法相對割裂。

「審批放得越多,監管執法的壓力越大。」園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行政審批越來越寬的情況下,如何更好更精準地進行監管,在減少對企業打擾的同時,又能及時發現和防範企業風險,這是各級政府都非常關心的一項重點工作。

減少干擾企業 提升監管效能

特別是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國際形勢、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債務風險加速暴露,諸如P2P平台大規模「爆雷」、培訓機構「走佬」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對後道監管執法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園區探索開展「審管執信」改革,開發上線了「審管執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平台匯聚企業基本信息、生產經營、能源消耗、行政處罰、社保公積金、12345投訴等174項數據資源,通過「數據+模型+算法」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分析,識別正常經營企業和潛在風險企業,在減少對市場主體干擾的同時,有效提升監管效能,實現「無感式聯合監管」。

李薇薇說,現在園區各種事項都能在網上「不見面」辦理。除無違規證明外,星德勝科技在股改辦理工商登記時也享受到「一站式服務」,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去一個個部門反覆填報資料,從而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三大重點行業 建立預警模型

依託這一平台,園區積極推動事後監管向事前預警轉變、單部門監管向綜合監管轉變,並試點建立金融融資、實體製造、教育培訓等企業經營風險預警模型。

園區行政審批局局長杜豐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園區市場主體總數超過17萬家,其中企業超過10萬家,傳統方式難以對如此大量的企業進行有效監管。因此,園區選取了金融業、製造業、教育業三大重點行業,構建企業經營風險特徵,採用機器學習的分類算法,對這三大行業進行精準數據分析。

其中,「金融業風險預警模型」選擇園區555家金融企業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企業減資行為、企業經營範圍變更、公積金繳納異常、金融糾紛投訴等異常信息進行監測分析,預測每一家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識別出22家高風險企業。這一預警信息被實時推送給金融監管部門後,後者隨即對這22家企業進行實地檢查,得出了預警基本準確的反饋。

「製造業企業經營困難判別模型」則根據企業從業人員大幅縮減、企業大額減資、法定代表人關聯註銷企業等風險特徵,首批以園區3,407家製造業企業為分析對象,識別出約250家有經營困難的企業,並及時推送給相關政府部門,對經營困難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另外,模型也識別出3,000家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

專家:破解審批監管脫節

杜豐指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趨勢就是審批領域要全面極簡化,降低准入准營門檻,在監管領域要破除以審代管、以罰代管的弊端,在執法領域要營造公開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打造「橄欖型」的政府治理架構。「審管執信」多元聯動閉環管理體系正是蘇州在此方面進行的嘗試,目標是探索一條「放管服」全生命周期有機串聯的新路子,營造更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教授徐天舒分析指出,隨着國家陸續出台了大量激活市場主體的法規政策,如何對新生的市場主體進行有效的監管、如何及早對違法違規行為發出預警,也日益成為政府職能部門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調研發現,最近十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主體,都切身感受到存在較為嚴重的審批和監管脫節問題,成為政務管理中長期存在的痛點。

徐天舒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審管執信閉環管理體系」基本解決了審批權、監管權與處罰權分離後出現的矛盾,有效實現了由被動事後處罰改為主動事前事中監管,切實提高了政務服務水平,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基礎保證,並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實施「大部制」改革提供實施思路。

他認為,解決「審管執信」數字化閉環政務系統現存的困難,並在全國更大範圍內推廣,能幫助各級政府充分踐行「執政為民」的理念,為廣大公務員敢為、敢闖、敢幹提供實踐平台和操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