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真誠關心、服務民營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帶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業者、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記者招待會上,李強總理的一番話讓全國人大代表、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倍感溫暖。「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王建沂認為,在現有民營經濟法治建設的基礎上,從全國層面研究制定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律法規,有利於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家「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和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從法律層面保障民企平等使用資源要素
「從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着手,推動破除制約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促進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王建沂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研究出台《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法》,重點從「優化政務服務和融資體系建設」「完善保障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平等准入的措施」「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權益」等方面作出規定,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對民營企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同時,民營企業自身也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在這些內外因素疊加下,民營企業進入到穿越周期、經受考驗的特別階段。」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也認同立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觀點。「從國家層面完善對民營經濟保護的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有助於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將憲法確立的鼓勵、引導、支持、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原則細化,將黨中央和國務院出台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的政策上升為法律,從法律層面進一步保障民營企業平等使用資源要素,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優化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
在法律上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提振信心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社會經濟好起來,收入也提高,但社會上對民營經濟的輿論比較複雜,創業氛圍比以前難,所以有些人會有畏難情緒。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提『四千精神』很有必要的。」全國人大代表、今飛控股集團董事長葛炳竈坦言,去年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自媒體發出「民營經濟退場論」等論調,對民營企業的地位、貢獻有議論,基層實踐中民營企業也確實面臨融資等方面的待遇差距。「但我感覺中央的基調沒有變過,一直強調要同等對待民營企業。各級政府要把黨中央的定論真正落地,並在法律上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這樣才能真正提振民企信心。」
「總理談到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民營經濟大有可為。」葛炳竈在電話裏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後,今飛的市場團隊就忙碌起來了,他們馬不停蹄地飛往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與老客戶走動,跟新客戶對接。「新的一年,在歐美國家轉移供應鏈及自身通脹的背景下,我們找到新的市場增量更加重要。」
「在內部,我們要在新興產業中尋找增量,如抓住電動車輕量化、高強度的新要求,以及電動車一體化壓鑄的風口,從技術端去突破,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為新的市場拓展打好基礎。再將眼光放遠,我們2019年就在泰國設廠布局東南亞,接下來要充分發揮東南亞市場的容量以及出口優勢,實現發展的增量。另外一個方向是印度,印度的剛需比較強,而中國的產業具有比較優勢,這個市場值得大力開發。」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兩會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