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深化粵港澳合作,重點是人才互通,並且能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如何促進人才的配對、提升、適應及流通,容許我從四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第一,建立大灣區人才庫及簡化簽註申請程序。由政府牽頭建立大灣區人才庫,讓有意來大灣區城市工作的人士,還有有意聘請人才的企業,皆可將數據輸入人才庫網頁。
第二,以多元化方式發展持續專業培訓。在職的專業人士和高端人才須有持續專業培訓,才能與時並進。大灣區內知名大學不少,應鼓勵它們多提供遙距專業培訓,並考慮引進世界知名大學提供相關課程,以使大灣區人才不遜於國際任何一個灣區。
第三,提供適合的公共服務補貼。大灣區內9+2的城市各有不同的公共服務收費水平。為了鼓勵人才互通,減少顧慮,各市政府應考慮適度的補貼。這方面,各市政府可互相磋商,避免惡性競爭。
第四,優化大灣區內過境安排,有利實現一小時優質生活圈。例如,以深圳的高科技水平,能否考慮讓時常來往深港之間的旅客,如果預先登記,就可以使用人面識別技術過關呢?這樣,既無須增加關口人手,又能減少旅客過關的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