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炮台山道日前發生的士撞倒3名途人的嚴重車禍,令外界再度關注高齡駕駛者的安全問題。

(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北角炮台山道日前發生的士撞倒3名途人的嚴重車禍,涉事「的哥」(的士司機)高齡84歲,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高齡司機的健康狀況。截至去年9月,全港60歲以上的駕駛者逾11萬人,至於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司機中,超過半數已年過六旬。截至去年底,本港80至89歲的駕駛者有1624人,翻查紀錄,過去曾有百歲高齡人士獲得有效駕駛執照。

現時年過70歲的駕駛者在申請或續領駕駛執照時必須遞交醫生簽發的體檢證明書,但要求比較簡單。有汽車專家認為,應指明體檢項目包括須做心電圖等,並提高批核標準。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昨日表示,已責成專責小組研究檢討的士司機續牌的體檢要求。

本港有不少交通意外涉及高齡司機。運輸署數據顯示,2021年涉及意外機動車輛駕駛者共有26190人,其中70歲或以上佔949人(3.6%),當中11人年過85歲。另外,公共交通工具司機亦趨高齡化,曾有年老司機突然病發導致交通意外,造成人命傷亡。雖然,運輸署可以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駕駛,拒絕向職業司機發出相關執照,但為數極少,參看2014至2016年數據,每年新發及續領商用車輛駕駛執照超過五萬張,但期內因上述原因拒絕的申請只得四宗。

職業司機取證明:畀錢就得

按照目前法律規定,《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第374B章)訂明,年滿70歲或以上人士在申請駕駛任何種類汽車的正式駕駛執照時,須提供一份不早於申請前四個月為運輸署署長接納的註冊醫生所填寫及簽署的體格檢驗證明書(TD256),而申請人只可選擇為期一年或三年的駕駛執照,換言之他們須至少三年做一次體檢,包括檢查血壓及心臟等狀況,但具體強制要做哪些檢查,怎樣才算合格則無準則。《規例》亦只籠統地提到,「註冊醫生亦應以其專業判斷,為申請人作出其他合適的檢查及決定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檢查項目,以取得足夠參考資料,填寫報告的總結。」有職業司機直言,「要找醫生簽發體檢證明書十分容易,畀錢就得!」

截至去年底,本港80至89歲的司機有1624人,90歲或以上有49人,根據紀錄,過去最年長的有效正式駕駛執照持有人年齡更高達100歲,是否仍有能力駕駛值得商榷。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高齡司機或因身體出現毛病和隱疾,無法控制好車輛而出意外,他建議政府應修例規管,例如規定70歲或以上司機至少每一年續牌,接受強制身體檢查項目,包括驗眼、驗血糖、驗血壓、心電圖等,確保司機無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眼疾或其他隱性疾病,才批准發牌。

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會務總監李為民表示,職業司機高齡化趨勢涉及人手短缺,業界或多或少會擔心提高體檢要求,可能影響「的哥」的從業資格,但作為公共交通工具始終涉及載客,故認同體檢要求不能太兒戲。

政府正檢討「的哥」續牌要求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昨日表示,已責成專責小組研究檢討的士司機續牌的體檢要求,例如年齡、次數或可否更仔細等,特別對年紀大的司機,可能持續檢查會更安全更好。她補充,政府現時有免費為職業司機進行身體檢查的計劃,惟業界稱參加人數不多,建議政府提供誘因及多作宣傳。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日前亦曾表示,運輸署在完成檢討後會諮詢相關持份者(包括業界人士),以敲定檢討結果。

業界困境丨「的哥」:疫下生意差 年輕人早轉行

(大公報記者李雅雯)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責成專家小組研究檢討商用車司機續牌的體檢要求,現時本港規定年滿70歲駕駛者,至少每3年要做一次體檢,由註冊醫生簽發《證明書》才可以繼續駕駛。的士司機何先生認為可加強體檢,建議運輸署提供指定體檢醫生名單,避免坊間參差不一的醫生紙蒙混過關:「是醫生的問題,不是收了錢就所有檢測都OK(通過),(這樣)就不成了,有些醫生並沒檢查得太仔細,八十多歲哪能這樣揸車。」

支持加強體檢 冀勿設年齡限制

何先生亦憶述他昨日在交通燈前等候轉燈時,看到旁邊另一輛的士內,正在駕駛的司機突然垂下頭打瞌睡,坐在他身旁的內地乘客都表現得很驚訝。現時內地營業車司機設有駕駛歲數上限,但香港則沒有年齡限制。另外,對於有建議將續牌體檢年齡門檻由70歲降至65歲,入行43年的何先生今年正好65歲,他亦表示贊成:「檢查下最好,65歲仍很壯健的。」

不過,何先生不贊成駕駛者設年齡限制,因行內有不少退休人士是靠駕駛的士維生的。他表示,經歷3年疫情,較年輕的的士司機早已轉行,加上現時行業生態靠用apps接生意,不論長途短途每張單都扣除5元佣金,接廿多元一程的短途車僅是「吊鹽水」,每月賺到一份糧而已,較難吸引新人入行,若設年齡限制,司機人手短缺的問題將更嚴重。

另一名年近60歲的士司機亦不贊成設年齡限制:「叫那班高齡司機做什麼?仲可以轉行?申請綜援,靠政府養?」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