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樂2022年在大會堂音樂廳舉辦口琴獨奏音樂會。 受訪者供圖

李俊樂(Gordon)幼時受古典音樂熏陶,少年時期已堅定選擇了屬小眾樂器的口琴,只因沉醉其中氣息與音色的緊密連結,而未來的職業音樂路是經他藉熱愛和毅力一步步腳踏實地走出來。「開始學口琴的時候,我發覺自己掌握吹奏技巧比別人快很多。」那少年意氣風發,自信不會被什麼口琴技巧難倒。

如今與口琴結緣逾20年,Gordon將過往挫折雲淡風輕地帶過,只憶述當年隻身遠赴奧地利及美國跟隨口琴大師Franz Chmel及Howard Levy學習的故事,以及奔赴各地參與口琴國際賽事的過程,這些經歷令他深受啟發,謹記時刻鑽研新的演奏技巧及方法,與不同中西樂團合作之餘,亦師從笙演奏家鄭德惠精進吹奏樂器的技巧。Gordon介紹道:「笙是唯一一種有吹有吸且用簧片發聲的中樂器,也是口琴的始祖,演奏這兩種樂器所需的呼吸技術也相同。」也正是這段學習經歷,使他決心改變口琴演奏常以手輔助發出震音的慣例,「那樣演奏看起來很花俏,但其實聲音會變小,對我來說也並不好聽。」

吹口琴助新冠康復者復健

天道酬勤,如今他以獨特的呼吸方式創新了震音技術,2017年更於有「口琴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德國世界口琴節奪得冠軍殊榮,此後馳名琴壇,曾受邀到紐約卡內基大廳及默金音樂廳、柏林凱塞爾音樂廳、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音樂廳、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德國世界口琴節、首爾國際口琴節等表演。

近年,他常參與流行音樂製作,以嘉賓身份現身電視節目及歌手演唱會中,並於2018年推出個人音樂專輯《李俊樂與他的喝彩三重奏》,2022年更成為首位在大會堂音樂廳舉辦口琴獨奏音樂會的本地樂手,也正是這次演出使Gordon與Helen通過合作而相識,此後亦曾數次同台演奏擦出火花。

Gordon感恩生命中曾遇多位貴人相助,也曾數次成功申請到政府資助赴外地演出,追逐音樂夢想永不止步之餘,他亦致力以多元方式推動口琴發展,現任教於香港大學,常輾轉各地主持不同類型的口琴講座,並成立香港口琴藝術學院,發展至今學生已達數千人。去年,他藉「音樂推廣與心肺復健計劃」在「Arts Impact創研計劃2022」中脫穎而出,計劃幫助新冠肺炎康復者和長者無痛復健,通過學習吹奏口琴來訓練呼吸,在做「心肺運動」的同時享受音樂,「這也是我目前的其中一個使命。」談及未來,Gordon透露自己正與歐洲製琴師交流學習,冀望逐步改良傳統口琴結構,降低吹奏難度的同時優化其材料質素,以吸引更多學生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