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曾經感到身體總是有種不太舒適的感覺,精神不振、頭痛、頭重、身體困倦、睡不好覺、胃口差……,但是又說不上是患什麼病,去看醫生或是做身體檢查又沒有發現什麼問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如果你有以上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由於壓力而導致的。香港生活節奏急速,社會上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人士都面對着各式各樣的壓力:學生有學業壓力;成年人有工作、經濟壓力;老年人有退休後生活、健康衰退的壓力。筆者經常遇到病人,訴說着自己身體各種毛病,想找中醫調理。事實上,有很多看上去是身體不適的症狀,往往是跟個人的心理狀況有關,不容忽視。◆文︰香港中醫學會會立中醫學院副院長 陳詩雅 圖︰陳詩雅、資料圖片
壓力是我們在面對生活中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時產生的自然反應,是一種主觀的感覺。適量的壓力是推動力,能提升效率和表現,但當壓力過大或長期受壓,則會損害身心健康。很多人以為壓力純粹是心理感受,咬一咬牙忍受了,就過去了,甚至有些人由於長期處於壓力下,對壓力的感覺已麻木,不察覺身體的毛病是由此而致,還以為是患了頑疾,花錢、花時間四處求醫、做各項檢查都查不出問題來,令情緒更加困擾。
壓力對身心的負面影響,除了情緒波動、焦慮、煩躁、憤怒、抑鬱、做事提不起勁等心理表現外,更常見的是身體的症狀,包括:肌肉繃緊疼痛、頭痛、背痛、心悸、呼吸急促、失眠或嗜睡、經常疲倦、食慾不振或大增、胃痛、腹痛、便秘或泄瀉、專注力和記憶力變差等,女性也可出現月經不調。
中醫如何看壓力
《黃帝內經》提出情志不舒可引起臟腑氣血的問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不同的情志可影響相應的五臟: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素問·舉痛論》亦記述了情志可引起身體氣機的變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現代人的「壓力」屬於多種不良情志的影響。心藏神,為五藏六腑之大主,主管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緒。情志損傷首先損及心神,使心神失養,心神不安,可見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
在壓力下,有些人表現為急躁易怒,有些人則傾向於抑鬱多思慮,所以情志損傷亦可以分為兩大類:煩躁惱怒及憂思多慮。肝在志為怒,怒傷肝,過怒或煩躁都可致肝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氣鬱結,影響全身氣的運行,導致氣機不暢,可見胸脅脹悶;肝氣犯胃,則見胃脹、胃痛、食慾不振。臨床上很多胃病的患者往往是由於情志不舒所引起的。肝氣鬱結,亦可致氣鬱化火,出現心煩失眠、頭脹痛,或易上火等表現。另一類情志損傷為憂思多慮。脾在志為思,思傷脾,思慮過度則損傷脾胃運化的功能,常見食慾不振、胃脹、胃痛、腹痛、便秘或泄瀉等。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損日久,往往導致氣血虛弱,而見神疲倦怠、頭暈眼花、精神不集中、面色蒼白等。
中醫減壓食療參考
中醫對於由壓力所致的身心不適有良好療效,主要針對心、肝、脾三臟調治,以養心安神,疏肝解鬱,健脾理氣為主要方法。以下介紹三款分別對應心、肝、脾的食療方供大家參考。
一、桂圓蓮子百合湯
材料:蓮子30克,百合15克,龍眼肉25克,杞子15克,紅棗8枚,瘦肉150克
做法:瘦肉汆水,其他材料洗淨,8碗水慢火煲一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心脾、安神益智
適用於:心悸、失眠、神疲倦怠、頭暈眼花、精神不集中、健忘、面色蒼白等。
二、三花解鬱茶
材料:玫瑰花5克,合歡花5克,菊花5克,杞子10克,冰糖3克
做法:用500ml熱水焗10分鐘,代茶飲用。
功效:疏肝解鬱、理氣和胃、清肝明目
適用於:心情鬱悶、煩躁易怒、胃脹胃痛等。
三、黑棗茯苓小米粥
材料:黑棗8枚,茯苓15克,白扁豆15克,陳皮10克,淮山20克,蓮子20克,小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上述材料加水,慢火煮成粥。
功效:健脾補氣
適用於:食慾不振、腸胃不適、神疲倦怠等。
醒腦提神穴位按摩
除了食療,亦可配合穴位按摩,特別是對於因壓力而致的頭痛、頭重、精神不振、難以集中等症狀有醒腦提神的效果。
一、叩印堂穴
方法:兩掌並列,掌根叩擊前額印堂穴位置,擊打6次後往兩邊移動,至靠近太陽穴時止,重複動作半分鐘。
二、按揉太陽穴
方法:用兩手中指分別定位於兩側太陽穴,用指腹稍用力做按壓,一按一鬆,連續點按18次。之後用指腹輕緩地繞圈揉動太陽穴,先以順時針方向揉1分鐘,再以逆時針方向揉1分鐘。
情志調養不可忽視
俗語云:「心病還須心藥醫」,針對壓力所導致的不適,最重要還是情志調養。《黃帝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減少物慾,放下執念,不與人作比較,適量運動,多到大自然走走,生活回歸簡樸自然,達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平和心境,身體的真氣順調,自然不會生病。反之,如果情緒不穩、心境不寧,即使再好的藥物或食療,都只有短暫效用,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