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負責在「旅遊巴墳場」打理旅遊巴。他說行車證過期的車輛都會被劏。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得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經歷3年新冠疫情,香港百業待興。昨日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延長至明年3月底,並在該計劃下新增專為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預計共涉及約27億元的貸款擔保額,最快今年4月推出。

此外,還延長「旅行社鼓勵計劃」,以及向「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注資3,000萬元。旅遊業界認為,有關措施旨在救老闆,卻未有直接津貼導遊、旅巴司機,對吸引人員重操故業的幫助有限,行業「人手荒」難在短期內紓緩。

預算案重點扶助旅遊業,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推出新項目,專門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即旅巴經營者)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又將原訂今年3月底完結的「旅行社鼓勵計劃」延長3個月。

擔保審批嚴寬 是關鍵

經營入境團的金威旅遊董事總經理林達文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有錢(借)至少有個希望」,但政府願為企業作擔保,不等於銀行審批時「手鬆」。

他表示,疫情前旅行社借貸並不困難,如果旅行社有資產,例如拎住一個旅遊巴營業牌照,銀行隨時願意借出150萬至200萬元;惟一場疫情來襲,旅行社被視為高風險行業,疫情期間好難借錢,因此業界關注政府今次推出貸款擔保計劃,在審批時會是從寬還是從嚴,「當然有錢借到手,才有翻生希望。」

對於「旅行社鼓勵計劃」,林達文慨嘆幫助不大:「這個鼓勵計劃下,旅行社每搵到一個團友報團,政府就有津貼給旅行社。但每間旅行社最多得1,000個名額,不少旅行社早已申請及用盡額度,即使延長計劃3個月,如果沒有增加名額,幫助不大。」

有客到 未必有人服務

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理事長梁芳遠則指,預算案中未有措施直接支援導遊及旅巴司機復業, 「雖然政府大力推出措施在海外吸客,但請不到導遊、司機,會令香港旅遊業承接力不足,對香港也不是好事。」

她認為,如果沒有具體支援措施去吸引已轉行的前線從業員重操故業,也是有團無人帶。「導遊及司機是否願意回巢,並非只看旅行社老闆是否借到錢,還要看旅行團的數量是否穩定和有肉食,有必要提升接待力,才吸引到團客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