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撥款13億支援長者,當中有不少受惠者是自食其力的老人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免地價樓面面積增至1.2萬平方米 相關措施第二季內推出

香港人口日趨老齡化,安老院舍供不應求,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在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提供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於私人發展項目內興建和營運安老院。昨日,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表示,經檢視後除了繼續豁免該些私營安老院所涉的樓面面積地價外,決定提高每個發展項目能受惠的安老院舍面積,並建議進一步寬免該等樓面計入項目可容納的最高樓面面積。消息人士指,政府計劃將免地價的樓面面積由原來的最多5,400平方米,大幅提高至1.2萬平方米,希望能增加優質私營安老院的供應。優化措施會在今年第二季內推出,試行3年再作檢討。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為鼓勵私人發展商在其新發展物業內提供優質的特建安老院舍院址,特區政府於2003年推出一項計劃,在評估各類土地交易的地價時,只要發展商願意加入一些契約條件,確保會提供安老院舍院址,則合資格的安老院舍院址可獲豁免計算在內,變相獲免地價。然而,由於經濟誘因太低,過去20年只吸引6宗申請,至今僅一宗完成所有程序。

料對發展商有一定吸引性

為提供更大誘因,政府有意將該計劃下的免地價樓面面積由最多5,400平方米大幅提高至1.2萬平方米,且進一步寬免該院舍的樓面計入項目可容納的最高樓面面積,「免地價面積大增之餘,又不需計入最高樓面面積之內,即發展商可在不影響物業發展計劃下額外加入院舍,只要計過有錢賺便成。」

消息人士直言現行計劃「無乜誘因」,相信大幅放寬後有一定吸引性,但難以預計申請數目。政府強調,會多管齊下增加院舍供應,發展局和勞工及福利局亦會為殘疾人士院舍制訂同類計劃,以鼓勵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私營院舍。

照顧者津貼恒常化 設支援熱線

除院舍外,香港早前接連發生倫常慘案,當中不少均源於照顧者壓力。陳茂波昨日亦強調,照顧一直勞心勞力協助長和殘疾人士,讓他們可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對建設關愛共融社會功不可沒,因此決定由今年10月起,把關愛基金下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的兩項試驗計劃恒常化,每月津貼亦由2,400元增至3,000元,涉及的開支每年約4.3億元。政府亦會在今年第三季設立照顧支援專線,由專業社工提供緊急支援、情緒輔導及外展等服務。

現時申領該兩項津貼的條件,是受照顧長者須被評定為身體機能有中度或嚴重缺損,並已在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受照顧的殘疾人士則正輪候社署任何一項指定的康復服務等。消息指,現時各約2,000人領取該兩項照顧者津貼,預計隨着輪候冊的受照顧者人數增加以及提高津貼金額,恒常化後受惠人數會增至各約5,000人。

隨着人口高齡化、出生率下降,香港勞動人口預計會減少。香港現在約有150萬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不少長者年過傳統退休年齡仍「有心有力」,願意繼續工作,因此政府建議提高僱主為其65歲或以上僱員所作自願性強積金供款的稅務扣減,由現時該等開支的100%增至200%,既鼓勵僱主繼續聘用年長僱員,亦增加銀髮族的退休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