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熹)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昨日在「2023年度國際灣區高峰會議」上分別發表主題報告。馮國經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發展及科技的橋頭堡,區內有國際樞紐且交通設施完善,可以良好發展。李澤湘則表示,大灣區的製造業當前的關鍵在於人才培養,快速開展教育改革,包括建立世界思維、產品設計、科學思維分析及數理基礎等條件,讓更多青年投入創業市場,優化大灣區產業鏈。

馮國經關注「製造業4.0」

馮國經以「大灣區:未來經濟新灣區」為題發表主題報告。他看好大灣區未來經濟的發展,他指出,根據數據顯示,世界四大灣區對全球經濟有十分重要的貢獻,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是東京灣區的兩倍,區域內有強大的聯繫性、行業多元、市場及幅員廣大,經濟力足以與發達國家可媲美。

他又表示,大灣區有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區內交通基建完善,城市之間聯繫緊密,加上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是國家發展及科技的橋頭堡,成為大灣區得以良好發展的重要基礎。但他表示,大灣區現時仍存在問題,包括人均收入及GDP偏低、區內城市服務產業不平均及整體服務業生產低於其他灣區。

馮國經關注大灣區「製造業4.0」的發展。他指出,大灣區將創造區域性、以至全球性的經濟新秩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猶如「東方曼克頓」,具備良好的金融基礎,可努力發展大灣區「製造業4.0」,並指不少國家都將香港視為首選的跳板,區內地位無可替代。他表示,結合「中國硅谷」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多個大城市,區內擁有大批青年人口和世界知名大學,大灣區正不斷締造新科研成果。

李澤湘主張教育改革

李澤湘以「從實驗室到科技園的輪迴:大灣區端到端科創生態體系建設探索」為題發表主題報告。他認為,香港的房屋問題引起很多深層次矛盾,儘管香港是一個發達的都市,可是建築技術卻比較落後。他與團隊為研究如何利用機械人提高建房效率,與本地大學生一起合作,啟發不少學生投身機械人、無人機的科研及開辦創業公司。

他認為,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合時宜,未來香港需要快速開展教育改革。他總結自己過去多年的經驗,認為大灣區的製造業已經有40年歷史,習慣了舊的生產模式,過去被其他科技牽着走,當前的關鍵在於人才培養。

他又指出,可參考外國,為了開創新的生產模式,包括建立世界思維、產品設計、科學思維分析及數理基礎等條件,讓更多青年投入創業市場,優化大灣區產業鏈,使他們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