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發生的大地震,已在土耳其和鄰國敘利亞造成逾3.5萬人死亡。隨着時間過去,搜救工作已踏入最後階段,專家指出,未來一段日子會有大量受傷和患病的災民急需接受治療,對當地醫療護理系統構成巨大壓力,將面對許多挑戰和困難。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未來數周將有無數倖存者需要藥物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疾病,這些藥物大多都被埋在廢墟下。孕婦將在臨時避難所和難民營分娩。癌症患者將難以繼續接受治療。嚴寒的冬天意味着臨時避難所中的倖存者會面臨體溫過低或凍傷的問題;避難所內空間擁擠,也可能導致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傳染。
還有另一個迫在眉睫的風險,就是霍亂等透過不潔水源傳染的疾病。飽經戰亂的敘利亞西北部地區早在震災前就因食水品質和衞生欠佳而出現霍亂疫情。
專家:持續護理拯救更多人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及衞生科學學院的緊急醫療學教授基爾希,談到醫護人員即將遇到的挑戰時說,「情況很惡劣,醫護必須適應截然不同的治療方式,這是心理上和道德上的雙重壓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衞生學院人道主義健康中心主任施皮格爾則表示,搜救行動之後的時期雖然較不受矚目,但非常關鍵,「提供持續不斷的護理和補給,或許可以拯救更多人。」
土耳其政府、世界衞生組織及其他經常派遣緊急救援團隊到地震災區的團體,已展開這類行動。在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醫療護理資源的挑戰特別艱巨,地震導致多所醫院等醫療設施倒塌損毀,而這些設施對於治療震災傷者至關重要。曾於2010年海地大地震等多宗災難中投入救援工作的基爾希說,彎彎曲曲且受阻的道路,對醫療組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衞生保健因應行動的後勤和協調,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世衞緊急運送醫療物資
世衞駐敘利亞代表尚奇蒂表示,敘利亞經歷多年內戰,衞生保健基礎設施早就毀了,因此問題更大。他說,「衞生需求當然很龐大。重要的是記住過去12年敘利亞衞生系統已飽受摧殘,且仍持續受損,這次震災更令情況雪上加霜。」世衞表示正派遣3架飛機載運醫療物資到土耳其和敘利亞,並撥出300萬美元(約2,355萬港元)資金救災。以色列軍方也宣布,正在土耳其興建一所戰地醫院。
非政府組織也發揮重要作用,早已在敘利亞西北部服務的「無國界醫生」表示,將持續支援當地7所醫院、醫療保健中心和一所燒燙傷中心。
隨着時間過去,日常疾病可能會成為更廣泛的問題。基爾希稱,災區或需要外國醫療援助來處理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日常狀況。土耳其和敘利亞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在心理健康治療,不只是為了倖存者,也為了那些因照料傷患而心力交瘁的醫護人員。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