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一提到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人們立馬就會想到書的作者英國女作家艾米麗·勃朗特(Emily Bronte)。這部書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豐富多彩的想像和暴風驟雨般的情感,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長期受到文學界的高度肯定和廣大讀者的熱烈喜愛。
《呼嘯山莊》的中文譯者名叫楊苡,安徽人,曾就讀西南聯大和重慶國立中央大學 ,專攻外文,新中國成立之後,任教於南京師範學院外語系。Wuthering Heights也曾被梁實秋譯為中文,書名是《咆哮山莊》。楊苡總覺得這個譯名不妥。「有一夜,窗外風雨交加,一陣陣疾風呼嘯而過,雨點灑落在玻璃窗上,宛如凱薩琳在窗外哭泣着叫我開窗。我所住的房子外面本來就是一片荒涼的花園,這時我幾乎感到我也是在當年約克郡曠野附近的那所古老的房子裏。我嘴裏不知不覺的念着Wuthering Heights ……苦苦地想着該怎樣確切譯出它的意義,又能基本上接近它的讀音……忽然靈感自天而降,我興奮地寫下了『呼嘯山莊』四個大字!」從此,楊苡翻譯的《呼嘯山莊》成了一部經典,她本人也就理所當然地蝶變為一位著名的翻譯家。
楊苡走上文學翻譯之路,甚至可以說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追根溯源,完全得益於著名作家巴金的指導和幫助。1936年,「一二·九」運動爆發,由於家庭的攔阻,17歲的她不能投身其中,難免感到苦悶,於是她給當時最受中學生敬愛的巴金寫了一封信。巴金很快就給她回了信,鼓勵她向前看,保持樂觀,多讀書,相信未來,因為未來總是美麗的。這樣的信,巴金前前後後給她寫了23封。 巴金也是翻譯家,亦常常鼓勵別人拿起譯筆。楊苡無疑是其中之一。她不時將自己的譯稿寄給巴金,向他請教。巴金看過她的一些譯稿後,往往十分坦率地向她指出「譯得有點草率」、「本來可以譯得更好一點」等等。巴金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好好翻譯一本書,海明威的也好,別的也好,不要急,一星期譯幾百、幾千字都行,再長的書也有譯完的時候,慢是好的,唯其慢才可細心去了解,去傳達原意。」巴金的教導在楊苡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巴金晚年還送給楊苡一個瓷盤,上面印有巴金的手跡:「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用來維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必須為別人花費它們,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道德、無私就是人生的花。」巴金93歲住院時,楊苡專程到醫院看望他。臨別的時候,巴金握着楊苡的手,十分吃力地對她說了兩個字:「多寫」。那一年,楊苡雖然已是78歲,但她總是牢牢記住巴金的勉勵,不斷地寫作,不斷地翻譯,不斷地向人們奉獻精神食糧。
2023年1月27日,104歲的楊苡駕鶴西行。我揣着老人家翻譯的《呼嘯山莊》,踮足遠望,不禁一陣陣淚目。 ◆文:鄭延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