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介紹的曲目是譚惜萍撰曲、嚴淑芳灌錄的《卓文君》。

撰曲家譚惜萍二十餘歲加入「東山音樂社」,擔任編纂主任,專責撰曲。他又擅唱和懂彈奏多種樂器,時與社中成員潘賢達、梁以忠、崔詩野、崔慕白、小明星丶白駒榮、張玉京、徐柳仙、李少芳、飛影等名宿唱和。譚惜萍一生作品數量繁多,著名作品包括《還琴記》、《憶秦娥》、《斷鴻零雁》、《長憶拾釵人》等。

演唱者嚴淑芳自小愛好粵曲,從收音機的粵曲節目中學唱了不少名曲,間中參加社團唱局,因而有機會到電台演唱,獲粵樂名家梁以忠賞識,讓她參加一齣粵曲歌唱廣播劇的錄音,自此展開了她的歌唱事業,活躍於歌壇。嚴淑芳受教於梁以忠,是梁門傳人之一,對傳統梆黃素有研究。她的唱腔悠揚曼妙,細膩婉轉,風格宜古宜今,自成一派,有 「抒情歌后」之稱。嚴淑芳曾隨男花旦陳非儂學習粵劇,並粉墨登場,與芳艷芬同台演出。1969年,嚴淑芳退出歌壇,但從不間斷鑽研曲藝,且一直灌錄唱片。她的首本名曲包括《梨娘閨怨》、《獨倚望江樓》、《冷落銀屏月滿樓》、《百種憐儂去後知》等。她曾出版非公開發售的《嚴淑芳粵曲選唱集》及《嚴淑芳粵曲選唱集二》,收錄她唱過的曲目。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是不少文學、曲藝和戲曲作品的題材。西漢才女卓文君16歲出嫁,不久夫死,寡居娘家。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打動卓文君,文君亦被相如的風度才華吸引。她知道富有的父親絕對不會容許自己嫁給清寒的司馬相如,便當晚逃出家門,與愛郎私奔到了成都,並開了一間小店,卓文君當爐賣酒,賺取生計。後來,她典賣頭上飾物釵頭鳳,資助司馬相如上京摘取功名;無奈夫郎博得功名後,在京華流連忘返。

《卓文君》一曲寫卓文君思念一別經年的丈夫,回憶昔日恩愛,如今舊情消逝,不知何日再諧鴛夢。譚惜萍以絢麗的文筆,描繪卓文君情深愛深怨又深的感情,是一首曲式流暢、文藻優雅的作品。

至於前輩的介析,要留待下期再與大家分享。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