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 香港自本月8日起恢復與內地免隔離通關以來,來往兩地人數激增,春節返港人流高峰於近日出現。香港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昨日表示,從入境處統計數字反映,口岸出現的人流擠塞並非因為流量超過了口岸的原本設計流量,而是過關流程中的某些環節出現了樽頸,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和內地相關部門協商,改善過關流程。他期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能在有關議題上共同協助。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亦促請兩地政府盡快商討,取消過關核酸檢測限制,並恢復赴港旅行團。
張欣宇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據市民反映整個過關排隊的大部分時間均花在內地口岸側,一旦進入港方口岸區,十分鐘內即可完成流程,初步判斷樽頸出現在內地在疫情期間新增設的黑碼健康申報環節上。他表示,新增的黑碼查驗機在數量上和過關人流完全不匹配,以福田口岸為例,香港入境處和內地邊檢的e通道加人工櫃枱數量各有約80個,但內地的查驗機只有約寥寥10部,一旦出現故障,處理能力更加大打折扣。同時,通過手機填報內地海關申報的步驟對於不少旅客而言也頗具挑戰,進一步拖慢整體進度。
盼政府協助旅業復甦
姚柏良昨日則在電視節目上指,有序復常通關後,本港旅遊業界整體氣氛好轉,惟農曆新年期間內地訪港人數仍不及疫情前每天逾10萬人次,認為現時出入境核酸檢測要求仍是訪港旅客的最大考量。他希望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盡快商討,取消相關限制並放寬旅行團。
他提到,除入境團少,逾3年疫情令本港旅遊業流失約1萬名前線員工,建議特區政府推出針對旅遊業的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及復業基金等,協助業界增聘人手及復甦。
評論